义庄,这个经常在香港僵尸片里出现的神秘房子,居然在我们身边也能看到。在重庆南山的山林间,就藏着一座具有独特历史的义庄。
义庄的功能,后面会介绍,因为它总会跟“死人”联系在一起,后来逐渐被传为重庆 “十大神秘之地”, 什么“百鬼夜行之所”,“魂魄观景台”等等,总之有太多太多的传说笼罩,带着好奇,今天前去打探一番。
其实找到这个地方挺容易的,导航“杨家山健身步道”,从海棠溪沿黄葛古道走敦厚坡,看到桥右转下楼梯走前驱路,几分钟就能到达杨家山健身步道入口,看到检查站再拐进右侧小路便能到达黔南义庄。
一开始是硬化的预制板小路,旁边齐平的就是内环快速。
后面就进入了石板古道,有人说这是川黔古道,我想最多算是一条小分支,当年的盐帮们肯定不是走这条路,他们翻南山走的是黄葛古道,只有抬棺椁的人或者需要义庄救济的人,才会走这条路。
这条小路非常阴森,再加上义庄的各种诡异传说,基本上看不到过往的人,据说以前胆子小的人,走到这里都要加快脚步。
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前行,很快,一座高大而又孤立的石朝门便会撞入眼帘,这里便是黔南义庄。如今的黔南义庄早已没了往日的庄院模样,十多年前来还可以看到院落内里的房屋建筑,如今只剩下了石朝门和两侧残破的石墙。
这座由大块青条石砌成的石门足有4米高,门楣中央阴刻的 “瑞挹南山” 四字,虽已斑驳,却仍能清晰辨认,“瑞” 为祥瑞,“挹” 是舀取,仿佛在诉说这里本是收纳南山灵气的吉地,而非传说中的阴冷之地。
门楣左右的石柱上,一侧镌刻的是“黔南义庄” ,另一侧是 “清光绪十九年閤省公置” ,光绪19年也就是公元1893年,至今已经有132年的历史了。
踏入内部,满眼都是齐腰的荒草,破碎的瓦砾与断残的石墙。民间传说,石朝门后有条小路通向 “望归石”,被附会为 “魂魄观景台”,传言游魂会在此眺望家乡,若错过归期便会滞留山间,每日需回义庄 “充电”,于是有了 “百鬼昼夜往返” 的怪谈。草太深,没有找到通往“望归石”的路。
谁能想到,这片杂草丛生的废墟之下,曾经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庄院。史料记载,黔南义庄坐东朝西直面长江,是典型的川东民居风格,500 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院落里,十多间房屋宽敞明亮,宽屋檐下的窗棂雕刻精美,四周院墙下石上篱,院内种满梅花、桂花等等。
为什么黔南义庄被附会了这多传说,下面来聊聊义庄的功能。
黔南义庄,一听名字就和贵州有关,没错,他是清末在重庆经商的贵州人所建立,其作用是救济同乡,为困难同乡提供免费吃宿的慈善场所。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诡异传说,这要说到义庄慈善功能的另一分支,帮助客死他乡者落叶归根,由于夜间抬棺赶路不现实,且普通客栈绝不接纳灵柩,义庄自然成为灵柩的临时 “客栈”,所以这里既住活人,也住死人。
随着时局动荡,黔商们自顾不暇,义庄的救济职能逐渐消亡,院落废弃后沦为免费的停棺场所。偶尔有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此落脚,人迹渐少的荒院配上停棺的旧事,让诡异传说渐渐滋生,这里慢慢成了人们口中的 “鬼地方”,连路过都要加快脚步。
还有90年代对我们影响很深的僵尸电影,往往“尸变”都是发生在义庄,这也造成了我们对义庄的刻板印象。
看完黔南义庄后,不妨开启一段轻松的周边徒步,沿着路线往杨家山方向走,就能绕着山间走一圈约 6 公里的小环线。全程路况友好,顺着石板路稳步前行即可,途中还会遇见一棵伫立在路边的百年黄桷树。
石板路走完是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从这里左转上山。
爬到半山腰会看到一处奇景,雀儿石,这里是打卡出片的好地方。^_^^_^^_^
爬到山顶便可循着路线依次探访几座很有历史的民国老建筑,分别是于右任公馆、范绍增公馆、孔二小姐公馆和德国大使馆。
于右任公馆
范绍增公馆
孔二小姐公馆
德国大使馆
从德国大使馆旁边这坡梯坎可以爬到文峰塔,最后从黄桷垭、黄葛古道下山即可完成环线。
文峰塔
最后附上线路图。
温馨提醒:户外出行,安全永远是第一准则。请杜绝任何冒险行为,避免因好奇或大意陷入危险;提前备好足量食物与饮用水,应对行程中的能量消耗;当前气温虽凉爽,但蛇类仍处于活跃期,携带一根登山手杖十分必要,既能助力行走,也可在途经植被茂密区域时敲打警示,做好防蛇措施,让徒步更安心。
关注我,带你去看更多神秘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