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既美又野还纯的地方,还是北疆之北,那里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那里是陆地上最深藏的地方,那里是“人间净土”,那里是“神的自留地”。深圳自驾新疆第二段旅程,开往北疆之北。
雨中向喀纳斯守卫者点赞


2025年8月6日下午,离开新疆中部的天山天池,开始向真正的北疆进发。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写到: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
第二段旅程,主要游览北疆之北的阿勒泰,近两年被小说及CCTV1播出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得更火了。阿勒泰是新疆的“北极”,也是新疆美景的“极峰”之一,也是地球上的顶级美景之一。
阿勒泰的名字,与阿尔泰山有直接关系。阿尔泰山,突厥语及蒙古语的意思是“金山”。阿勒泰,突厥语及蒙古语的意思是“金色”,与阿尔泰的意思几乎相同。阿勒泰地区还盛产金矿,或许其名字与产金矿也有关。
阿尔泰山系是欧亚大陆的宏伟山系之一,阿尔泰山脉最高峰——友谊峰(中俄边境),海拔高4374米,毗临喀纳斯。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国境,绵延2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于中段南坡,位于新疆最北部,山体长约500公里,海拔1000—4000米。阿尔泰山,是新疆地区“三山夹二盆”中最北面的山脉。

阿尔泰语系,是世界重要语系之一,在欧亚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可见,阿尔泰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俄罗斯有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毗邻新疆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是新疆最早有人类居住地方。阿勒泰有个通天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至商朝的花岗岩洞穴遗址。测年显示通天洞遗址旧石器文化层年代为距今约4.5万年。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
新疆最早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阿勒泰通天洞

阿尔泰山下的阿勒泰,是中亚古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也难怪,这里曾是匈奴、突厥重要的盘踞地,游牧文化保持至今,应该是目前我国游牧最浓厚的区域。阿勒泰是新疆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最少的区域之一。阿勒泰是新疆最后一个通火车的“市”,2025年才通火车,可见其“独特性”。
原计划去阿勒泰想先游下可可托海,但去过新疆的朋友说可可托海没什么好看的,而且不少网友对可可托海评价也低,因而没有去可可托海。后来想想《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女主角离开可可托海,去了伊犁,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从歌词中看出来,可可托海的风景是一般般的(至少比那拉提差很远),没有把女主角留住(哈哈)。
我们去阿勒泰主要游览禾木、白哈巴、喀纳斯湖,这三个景区现在连成一片,统称为喀纳斯景区。喀纳斯景区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有5个深圳大!
从天山天池去阿勒泰,又要回到乌鲁木齐郊区上阿乌高速(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阿乌高速穿过准噶尔盆地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第二大盆地(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面积约为4.88万平方公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因而阿乌高速被称为北疆的“沙漠公路”。
新疆之最
插一下: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第一大盆地,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一大沙漠,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地中央。新疆攘括了中国前两大盆地、前两大沙漠,可见新疆之大。
沿着阿乌高速北行,率先经过的是乌鲁木齐郊区是绿洲,有绿色的农作物。不断北行,绿色逐渐减少,荒漠逐渐增加,并出现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阿乌高速有一段服务区间距很长,要提前加好油。这段就是克拉美丽服务区至黄花沟服务区,相距147公里,中间是荒漠与沙漠,荒无人烟,一定要提前加满油、上好厕所等。
克拉美丽服务区旁边就是沙漠,建有沙漠公园,打造成了一个景点,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服务区。

克拉美丽服务区加油站,是我在新疆见过的加油排队最长的加油站。主要是因为下一个加油站太远,很多车主选择在克拉美丽服务区加油。由于排队太长,加油站的保安让我去高速路对面加,我本来是北行这边加油站,他让我去南行那边加,对面的车少。这是我第一次在高速碰到这种事,可以去对面加油。
在保安的指引下,我通过高速路下面的通道,开车去对面加了油。加满油后,又返回到北行这一侧,继续向北,开向阿勒泰。
阿乌高速沿线的地貌也比较有特色,有荒漠、沙漠、雅丹地貌等。
临近城区的时候,绿色增加,草原增加,逐渐展现出阿勒泰的独特美。
还经过了乌伦古湖,水域面积达1035平方公里,这是阿勒泰及北疆地区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第二大内陆湖。
乌伦古湖
阿乌高速的北向终点是在阿勒泰地区的北屯市。走完阿乌高速,正好是傍晚时分。8月6日晚上,我们就住在北屯市。
北屯是一个县级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驻地,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北面的兵团市,因而叫北屯市。寓意为“兵团屯垦的最北地之地”。北屯市区现代漂亮,市区边缘有乌伦古湖,市区内部有额尔齐斯河经过。北屯市是一座现代新城,道路宽敞,绿化较好。
北屯玉带河大桥(有点欧洲风)


看见北屯市的广告语“玩转阿勒泰,吃住在北屯”。这句广告语很贴切,去阿勒泰的顶级景区喀纳斯比较远,北屯是很好的前哨休憩站。另外北屯的物价亲民,不虚高,比较实惠,尤其比禾木喀纳斯便宜很多很多。

8月7日早上从北屯出发,开往禾木村。从北屯往北,尤其到了布尔津,明显感觉到阿勒泰沿途风景越来越美。
布尔津喀纳斯塔桥(浓厚欧洲风)
禾木村、喀纳斯湖属于布尔津县。从北屯去禾木村,先要经过布尔津县城。沿途比较亮丽的风景是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支流)、雅丹地貌、五彩滩等。布尔津县城是个漂亮的县城,为了抓紧时间,我们没有停留,只是开车穿越而过。

去禾木喀纳斯景区,碰到的第一个景点是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高山峡谷森林草原,显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其实这里只是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的边缘,越往里越美。
神的自留地
禾木村
沿着新疆232省道北行,过了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的石头名牌,就即将到达通往禾木村与喀纳斯湖的分叉路口,也就即将进入大塞车路段。通往禾木村的路叫852县道(铁也段+也禾段),是“羊场小道”,弯弯曲曲,双向两车道,车多,容易堵车。堵车也说明景区很有吸引力,吸引很多人来游玩。

8月7日下午到达禾木村游客中心。禾木村的游客中心是新建的,外围还没完全竣工,尘土飞扬,不怎么美观。
从游客中心换乘景区巴士,进入禾木村。在村里看到一个政府门牌:禾木喀纳斯乡蒙古族乡。原来,禾木村与喀纳斯村合并为了同一个乡。禾木村里面的风景,确实是另外一个世界,难怪被称为“神的自留地”。禾木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名副其实!
禾木村,应该是中国最偏远最美的乡村!主要有三大支撑:
1、中国西北最偏远的秘境。
我们虽然经常说偏远、秘境,但是在中国境内比禾木村更偏远更美的,几乎没有。禾木村是中国西北最偏远的地方。禾木村距离深圳4900多公里,距离上海约4500公里。禾木村的北面和东面,分别近邻俄罗斯、蒙古国,是西北边疆上的古村。白哈巴村虽然更靠近西北角,但是去禾木村的路程更远、时间更长。
禾木村位于阿尔泰山脉的高山峡谷中,人烟稀少,环境隐秘。阿尔泰山脉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的边界山脉。禾木村位于阿尔泰山脉的南麓。禾木村交通极不方便,距离布尔津县城约150公里(开车需要约3小时),距离阿勒泰市225公里(开车需要约5小时)、距离省府乌鲁木齐约500公里(开车需要约6小时)。阿尔泰山区人烟稀少,更突显了禾木村的“隐秘”。
2、环境顶美。
禾木村被高山森林环抱,拥有河谷草甸,满足极致纯美的想象。禾木村位于阿尔泰山脉的深谷中,外围是森林。禾木村里有禾木河流过,让禾木村更加灵动,这是“神”造禾木村的点睛之笔。
Y型禾木河

禾木河比较宽敞,河水清澈冰凉。禾木河发源于中俄边境的友谊峰(阿尔泰山脉最高峰)融雪,全长68公里,流入布尔津河,汇入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因而禾木河属于北冰洋水系。禾木河在禾木村还形成了Y字形水系,更增加了奇特美感。禾木河两岸是草原及白桦林,风景秀美。
放牛时光:阿勒泰特有的白头牛

3、极富特色的图瓦小木屋。
禾木村最为闻名的是图瓦小木屋。禾木村是图瓦人聚居的古村落。整个禾木村的建筑都是木屋,这是图瓦人的传统居住建筑。禾木,图瓦语的意思是“肥油”,指“肥沃富饶”的地方。
图瓦人是蒙古族的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交汇的区域。目前全球图瓦人共20万左右,绝大部分聚集在图瓦共和国(属于俄罗斯联邦),还有一部分聚居在蒙古。
中国的图瓦人共计约3000人,聚集是喀纳斯景区里的三个村,分别为禾木村、喀纳斯村、白哈巴村。禾木村是其中最为纯粹最美的图瓦村。
图瓦人以游牧、狩猎为生。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居住在原木垒起的木屋中,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禾木村曾住过俄罗斯贵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一些俄国的没落贵族为躲避战乱,翻越阿尔泰山脉,隐居于此。当时俄国贵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改善提升了禾木村的发展。现在禾木村有一栋百年老屋,是俄国贵族修建的。
禾木村传统木屋,采用井干式结构建房,使用当地的树木来建造房屋,房屋半面呈井干式结构的原木,上面则是尖顶(受俄国人影响)。井干式的房屋结构将原木一根一根镶嵌在一起,中间会垫一些苔藓,补漏空隙,既能抵挡风雨又能抵挡暴雪。

小木屋山墙间距最小为5米,横向间距最小为25米,建筑四周维护墙体采用原木材,结构为井干式,原木接头两端分别错出20公分。小木屋面阔三开间或五开间,均为奇数,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开间数相同。层高为2.6米,门、窗皆为木构框架。山墙开侧高窗,外面有专门进入二层的梯子。
禾木村木屋周围大都花草繁茂。尤其是变成景区后,很多木屋院子都设计了美丽的花草院落,很容易出片。

禾木村的木屋民宿,应该是全国最偏最贵的“农民房”。暑期禾木村的木屋民宿价格,基本上都在1000元/间/晚以上,价格堪比一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禾木村木屋的房间却比五星级酒店的标间小得多,舒适度也差很远。
禾木村的门票不贵,主要是住宿太贵了。禾木村最暴利的,应该是民宿。
禾木村住宿贵,主要是因为游客多,而酒店少,游客在村里只能住在木屋民宿。好比一个遥远的山村是一个顶级景区,它的住宿配套是很难跟得上的,可以随便要价。
想要住得便宜,只能去景区外面的民宿,一般比较远,出入禾木村不方便。
禾木村最难忘的经历,晚上“泰冷了”!我们是8月7日晚上住在禾木村,正是暑期,白天比较热,犹如夏天,晚上犹如冬天,最低温度只有几度,一天温差极大。晚上想出去逛的话,得穿羽绒服。晚上太冷了,于是我坐景区公交车去游客中心停车场“自己的车上”拿衣服,为全家人又背了一包厚衣服进村,全程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悲催的是,傍晚我从禾木村里去了两趟游客中心,一次是拿衣服,一次是拿别的东西,浪费将近四个小时,太不方便了。主要是景区公交车很慢,而且离游客中心有点远。幸好禾木村的门票是48小时有效,差不多可以玩两天。
不过,禾木村确实很适合避暑。禾木村地处禾木河与喀纳斯河交汇所形成的盆地 ,海拔1124-2300米。禾木村属寒温带高寒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4℃~9℃,全年无明显夏季,只有春秋两季相连,冬季长达7个月。暑期夜间低至10度以下,睡觉很舒服。
西北第一村
白哈巴
8月8日中午,我们离开禾木村,前往西北第一村——巴哈吧村。
白哈巴村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主要取景地,她的美景唤起了无数人对阿勒泰的向往。
铁贾公路沿线风景


从禾木去白哈巴经过的铁贾公路,非常纯美。不断在阿尔泰山里翻转,人烟稀少、加油站极少、游客也比较少。既有些西北边境深山野外的恐惧,也有些探索野外的乐趣。
一路上风景特别漂亮,这或许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阿勒泰的风景。高山森林、大草原,放牧的哈萨克牧民、毡房,成群的牛羊,是纯自然美景及游牧生活。看到这些美景情不自禁“心情绽放”!
后来才明白,从禾木村去喀纳斯湖,大部分人是从贾登峪去的。难怪在禾木村至白哈巴的铁贾路上,没见到旅游车,只是少量自驾车。
铁贾公路是一条森林中的乡村道路,沿途有很多高山草原,可以近距离看到阿勒泰独特羊种——阿勒泰羊,也叫大尾羊。阿勒泰大尾羊,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特有羊种:大尾羊

阿勒泰大尾羊是哈萨克羊种的优质分支,以尾部脂肪沉积形成的肥大臀尾为特征,成年公羊体重最高达171公斤,体格健壮,四肢高长,公羊多具螺旋形大角,母羊普遍有角,但其羊毛品质较差。其耐寒性强,适应长途转场游牧。
(或许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口味好、经济价值高,后来我们在伊犁、巴音布鲁克草原也见到了很多阿勒泰大尾羊。)
偶遇肥大的旱獭
铁贾公路中的“铁”,原来是铁热克提乡。到了铁热克提乡政府所在地,才看到人烟。铁热克提乡是禾木到白哈巴唯一的“补给点”。铁热克提乡属于哈巴河县,位于中哈边境,被称为“西北第一乡”,简称“铁乡”。白哈巴村属于铁乡。铁热克提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的中心,犹如一个小镇。铁乡中心在公路沿线有加油站、店铺、旅馆等。
西北第一乡:铁热克提

过了铁乡中心,就到了铁乡边境管理站。到了这里才知道,要办边防证才能进入白哈巴村。而且在这里要买门票,可以买白哈巴村单独的门票,也可以买白哈巴、喀纳斯湖的通票。我们的目的是喀纳斯湖,就买了通票。这里名叫铁热克提游客服务中心,集边境管理站、游客服务于一体。
铁热克提边境管理站

没想到的是,从铁乡游客服务中心到白哈巴村的路特别“烂”,是此次自驾新疆3万里中最“烂”的一段路。看了地图才才知道,这段属于大名鼎鼎的219国道(我国最长最美的国道)最西北的一段,也是219国道的起点段,当地叫铁白段。G219铁白段,属于中哈边境公路,长31公里,烂路面特别多,很容易颠簸,车根本快不起来,只能缓慢行走。
219国道铁白段,最特别的风景是“中哈大峡谷”。哈巴河从峡谷流过,两侧是高山,东侧是中国,西侧是哈萨克斯坦。中国这边,可以零星看到有牧民骑马放牛、放羊。哈萨克斯那边的高山草甸,看不到人烟。
中哈边境大峡谷

中哈边境大峡谷,以哈巴河为界
到了白哈吧村,体感有些意外的“落差”。自驾首先到达的是白哈巴新村,自驾的车不能进村,进村后统一坐村里的公交车(类似禾川村)。我们是8月8日傍晚到达白哈巴新村的,常用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只能停在旁边的临时停车场。临时停车场“稀烂”,地上全是沙土,拐弯都打滑,有点开不动。
下车时发现前左边轮胎扁了,当时心想,可能是刚才停车的时候轮胎爆了。赶着进白哈巴村,就没来得及管轮胎的事了(心里还是想着,轮胎炸了怎么办?附近都没有修轮胎的)。

巴哈吧村最大特色,就是“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位于中国雄鸡地图的“屁股尖尖”上,位于中哈边境线上。白哈巴村与哈萨克斯坦隔一条哈巴河。但是边境管理严格,有三重铁丝网,游客到不了哈巴河边,这也严重影响了白哈巴的旅游价值。
白哈巴村位于雄鸡地图的屁股尖尖上

白哈巴东向晚霞:日照金山(喀纳斯),金色的阿尔泰山,真传神

白哈巴村西向晚霞:哈萨克斯坦火烧云

白哈巴村里的老毡房(哈萨克族)

白哈吧的晨雾
白哈巴村也是图瓦人传统村落,与禾木村类似,房子都是小木屋。白哈巴村没有禾木村开发成熟,没有禾木村繁华,也没有禾木村那么多人,更接近图瓦人自然村落。目前白哈巴村处于旅游开发中期,道路有些烂,没有禾木干净。村里有当地图瓦人在居住生活,还有哈萨克族,有岁月沉淀的白毡房。当地人还是过着放牧生活,村里时不时可以看见牛马羊。白哈巴比禾木更接近当地传统自然,多些“野趣”。这也或许是《我的阿勒泰》在白哈巴取景的原因。
我在白哈巴住的木屋院子


白哈巴村的风景一般,比禾木村差很远。白哈巴村里的小河很窄小,比禾木河差很远。来白哈巴村,主要是感受中哈边境的风土人情、图瓦人自然村落。白哈巴村的木屋民宿价格,比禾木村、喀纳斯村便宜近一半。这也是一部分去喀纳斯湖的人住在白哈巴的一个原因吧。
雨后惊现:喀纳斯双彩虹与七彩祥云

神奇的秘境
喀纳斯湖
8月9日一早,我们从白哈巴村乘坐景区大巴去往北疆终极美景——喀纳斯湖。景区大巴沿着219国白喀段前行,一路翻山越岭,有天然的空中草原(那仁牧场),有原始森林,犹如人类秘境。约一个小时就到达了终点站——喀纳斯湖游客中心。
219国道的起点是喀纳斯湖景区的换乘中心,也就是喀纳斯湖的游客中心。219国道北端起点就是喀纳斯湖,就是世界顶流美景。难怪219国道被称为最美最长国道!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富饶”。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经过这个湖,并命名为“喀纳乌斯”,从此被称为喀纳斯湖,意思为“可汗之水、王者之水”。
成吉思汗有亲兵是图瓦人,成吉思汗去世后,一些图瓦人就留在了喀纳斯。后来图瓦人相传,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现在喀纳斯湖就有个喀纳斯村,是图瓦人居住的村落。中国的图瓦人一直居住在喀纳斯景区,有三个村落,分别为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如今这三个村的原住民,除了蒙古族图瓦人之外,还有哈萨克族等。
俯瞰喀纳斯村(也是木屋古村)

喀纳斯湖景区有三条线路,分别为观鱼台线、湖边栈道线、三湾线。我们首先选择了最著名、人最多的观鱼台线(现在观鱼台改名叫观鱼亭)。当时景区广播,观鱼台线人多、排队长,建议大家先参观别的路线。但是我们担心后面人更多,所以还是首先选择去观鱼台。
湖怪网络图

喀纳斯湖的“湖怪”闻名遐迩。当地图瓦族牧民曾观察到不明生物拖拽牲畜入水,2005、2012年、2022年均有游客拍摄到水面黑影及波浪异常影像。因而喀纳斯湖确实存在“湖怪”。
至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湖怪”可能是哲罗鲑,但没有权威科学结论。哲罗鲑鱼,在新疆俗称大海龙,是大型肉食性鱼类,比较凶猛,栖息于15℃以下冷水性淡水。 成年的哲罗鲑身体长2-5米,哲罗鲑“巨无霸”可长至10余米,重达1-2吨。
为方便游客俯瞰喀纳斯湖,观看“湖怪”、哲罗鲑,在高山上建了观鱼台。
巨无霸哲罗鲑
观鱼台的海拔是2030米,喀纳斯湖及游客中心的海拔是1300多米,海拔相差约700米。从游客中心坐景区大巴,走一段上山的盘山公路到达观鱼台车站。然后步行登山栈道,攀登1068级台阶,才能登顶观鱼台。
上观鱼台的登山栈道,俯瞰喀纳斯湖,先是看到南端的湖口。原来喀纳斯河发源于喀纳斯湖。喀纳斯河是从喀纳斯湖南端流出来的。在登山栈道可以付款喀纳斯河的三湾。
沿着登山栈道不断上行,可以看到喀纳斯湖的湖面不断增大,从南向北扩大。这也是吸引游客不断往上攀登的原因。为了不错过美丽的视角,最好沿途觉得美就尽快拍。因为不同的高度,喀纳斯湖的颜色也不一样。而且上山路与下山路不是同一条路,是条环形路。美景往往转瞬即逝!

喀纳斯湖,是距离海洋最远、最神秘的大型湖泊,被称为“人类净土”。喀纳斯湖地处地处北纬48°81′46″(纬度比哈尔滨还高),东经87°04′10″,毗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是北疆的最北部。在我国属于高纬度、高海拔湖泊,夏天有些微冷,十分适合避暑。
喀纳斯湖的湖水,发源于阿尔泰山脉最高峰友谊峰(高4374米)、奎屯峰的冰川融水。喀纳斯湖是中国最深的冰川堰塞湖,平均水深120米,最深处达到188.5米。喀纳斯湖湖面面积约为45.75㎞²,约为天山天池的10倍。

喀纳斯湖的颜色魔幻多变,惊艳迷人。我们到的是8月9日,当时从观鱼台俯瞰,喀纳斯湖的湖水近处是是浅翡翠,远处是乳白色的,非常特别。这种颜色,用手机、相机难以拍出真实的美感,不容易出片,只能现场欣赏感受。
据官方介绍,9-10月份的喀纳斯湖更像翡翠色;11月至次年4月间冰雪封湖;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


喀纳斯湖颜色多变,主要是湖水含有矿物质。上游冰川融水含有大量白色花岗岩粉末,不同浓度、不同光线、不同深度、四季不同植被倒影,从而形成魔幻多变的颜色。由于含有白色花岗岩粉末,这是我们8月份看到湖水呈现乳白色、浅翡翠的重要原因。
喀纳斯湖,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也是北冰洋水系最闪亮的明珠。喀纳斯湖发源了喀纳斯河,喀纳斯河与禾木河合流后形成布尔津河,然后汇入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从我国阿勒泰地区流入哈萨克斯坦,再流入俄罗斯的鄂毕河,最后流入北冰洋。
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脉的高山深处,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四国交界的边疆区域,风景独特。喀纳斯是中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的区域。这应该是布尔津喀纳斯塔桥设计成欧洲风格的原因。

喀纳斯是中国罕见的欧洲风情自然风景。喀纳斯区域保留了210条第四纪冰川遗迹,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生长着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等中国唯一分布的特有物种。该区域分布着39种动物、117种鸟类、7种鱼类,其中5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雪豹、棕熊)。这些物种构成与中国其他地区显著不同,更接近欧洲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屹立山尖的观鱼台(像飞鱼吧),看湖怪的最佳点

观鱼台上山路俯瞰喀纳斯湖,下山路俯瞰空中草原,风景丰富多彩。
下山的时候,开始下雨。雨越来越大,在大雨前到达山腰停车站,坐景区巴士回游客服务中心。观鱼台的车道是单行道,时不时要等让对方来车,有点缓慢。还可以选择骑马上下山。路更近。
到了游客服务中心,听到广播,山上雨大,观鱼台暂时关闭。幸亏我们明智地先去了观鱼台,俯瞰了喀纳斯湖。


此时已是中午,我们在喀纳斯湖游客中心吃了午饭。喀纳斯风景极具当地特色,餐饮却很“万象”,满足各地来的游客的口味。美食世界,不但有新疆特色美食,还有一线城市常见的快餐小吃。午餐吃得很丰盛,价格还行。
午餐后,我们开始去第二条经典线路,游览喀纳斯河三湾: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从喀纳斯湖去喀纳斯三湾,有景区大巴,每个湾都有停靠站。
喀纳斯河,可能是世界上第二美河流。世界第一美河流是哥伦比亚的彩虹河。喀纳斯河的河水延续了喀纳斯湖的梦幻多变。我们是8月9日到的,河水俯瞰主色是浅翡翠色,即浅蓝色,在河两岸森林的映衬下,更加美丽。近看河水,近处是清澈的无色,远看颜色是浅蓝色。
雨中游览喀纳斯河

喀纳斯河神仙湾

首先到达的是神仙湾。喀纳斯河的河水,在此流速减缓,形成沼泽浅滩,将沿岸森林与草地切割成断续小岛。这段是喀纳斯河最宽的一段。河面因阳光照射呈现细碎光斑,被当地图瓦人称作“珍珠滩”,相传为成吉思汗遗落的“珍宝”。清晨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河水与树林交融,营造出缥缈的视觉效果,因而也被称作“神仙湾”。
在神仙湾看到了“阿勒泰羊王”。这里有头罕见的“超大尾巴的大尾巴羊”,在用作观赏用,与羊合影收费。

在神仙湾,还看到哈萨克族小女孩在河边捞鱼,居然有很多小鱼。
第二站是月亮湾,冒雨游览月亮湾。喀纳斯河在此形成多个反"S"状弯曲河道,构成半月牙形河湾,形似弯月镶嵌在河谷间,因而叫月亮湾。河湾内有两个酷似脚印的小心滩,很是奇特,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印”。
喀纳斯湖月亮湾

第三站是卧龙湾,雨越来越大,只能匆忙参观。这段河道呈Ω形河道,河湾水面开阔,流速减缓,水色浅蓝靓丽。河心沙洲上的植物形似卧龙,传说为守护巨龙的化身,因而叫卧龙湾。我觉得,这条“龙”,更像“恐龙”。

河心的龙,更像恐龙吧

参观完卧龙湾后,乘景区巴士又回到了喀纳斯湖游客中心。冒着雨去了第三条线路,也是最近的一条线路——喀纳斯湖湖岸栈道。为了近距离去看喀纳斯湖,冒着大雨前行,用衬衣当雨衣,但衣服还是湿透。
上午在观鱼台是阴天俯瞰喀纳斯湖,下午雨中近距离观看喀纳斯湖,算是看到了喀纳斯湖另外一种美。雨中的喀纳斯湖,是更加缥缈梦幻的美,更加神秘莫测,更有种“湖怪出没”的恐怖感。近看湖水是朦胧的浅蓝色。
雨中近看喀纳斯湖

傍晚,坐景区大巴从喀纳斯湖返回白哈巴村。走的是219国道起点段,翻山越岭,路上还是大雨,雨中喀纳斯的那仁空中草原、原始森林,再加云雾缭绕,更像“神仙秘境”。到达白哈巴后,再转公交车去客栈。下公交车后,步行至客栈还有500米路程,雨还是一直下,鞋子湿透、衣服湿透、气温10来度,体感贼冷!到了酒店,赶紧用吹风机把鞋子、衣服吹干。
惊喜的是,雨后在白哈巴村看到了喀纳斯上空的彩虹,而且是“双彩虹”,非常炫丽。双彩虹与美丽云彩同框,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喀纳斯七彩祥云吧。当时在白哈巴还看到了哈萨克斯坦上空的晚霞,也特美!
8月10日早上,从客栈赶往白哈巴新村门口的停车场。看到自己的汽车轮胎还是扁的,但是还有些气。已经有两天是这样了,说明轮胎没有炸,万幸(偌大的白哈巴村没有补胎的地方)!幸好我带了打气泵,但是从来没用过,不会用。感谢路过的驴友帮忙打气。汽车轮胎打好气,我们赶往下一站——赛里木湖!
这就是我从深圳自驾新疆的第二段旅程,我的阿勒泰之旅。回想游了四天四夜的阿勒泰(禾木、白哈巴、喀纳斯湖、喀纳斯河等),犹如一次梦幻之旅,走了一趟“神的秘境”。喀纳斯的风景,确实惊艳,世界顶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