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内蒙古体育馆内灯火璀璨,歌声飞扬,“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闭幕主题演出暨《歌从草原来》中秋欢乐夜群星演唱会在这里震撼上演。从6月草木繁盛的青城夏夜,到9月灯火璀璨的中秋良宵,历时数月的“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以8大板块、超300项文化与文旅体验项目,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不仅点亮各族群众“多彩”生活,更让北疆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交融中绽放。
以“北疆文化活动季”为关键词,自6月6日到9月25日全网监测宣传数据的影响力值为62.1亿,这一亮眼成绩正是其思想高度与群众温度同频共振的生动见证。
一场“众乐乐”的文化盛宴 让群众共享惠民福利
主题演出以“凝心光影草原夜”为序章,串联“回响·歌游内蒙古”“万象·北疆文化热”“声汇·歌从草原来”三大篇章,通过17个浸润草原温度的节目,为“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是一场明星云集的艺术狂欢,更是一次“全民共享”的文化福利。苏勒亚其其格、哈琳、呼斯楞、云飞、额尔古纳乐队等本土歌手同台献艺,让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群众都能找到共鸣——《呼伦贝尔大草原》《天下最美》《苍天般的阿拉善》《圪梁梁》《各族人民心连心》等经典老歌串烧唤起青春记忆,带动三代人共情,让观众呼声阵阵。
更让群众暖心的是,这场跨越盛夏与金秋的文化盛会,把“文化惠民”从理念转化可感可及的实际福祉。内场49.9元、39.9元,看台 29.9元、19.9元、9.9元的亲民票价,让“看明星演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从山西专程来呼和浩特看演出的郝女士感慨:“这是一顿精彩的文艺大餐,见到了喜欢的明星,还和呼和浩特的朋友相聚,最值得点赞的是票价超值,才花了29.9元!”
演出现场,观众挥舞的荧光棒、如繁星般的手机灯光,以及自发的全场合唱,不仅是对演出的认可,更是对文化惠民政策的热烈回应。
一曲“心连心”的北疆赞歌 让民族团结具象化
当金马镫组合、阿古达木等本土歌手用熟悉的草原金曲传递对家乡的热爱,当哈琳与丈夫锡林宝力日合唱《爱的幸福》,暖光下的温情互动,让“民族团结”具象为情侣的依偎、老夫妻的比心、孩童的鬼脸——这些平凡却真挚的瞬间,恰是北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生动缩影。有奖互动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分享“在呼伦贝尔骑马、在呼和浩特品奶茶”“在阿拉善看胡杨林”的体验,一句“来了就不想走”,道出“歌游内蒙古”文旅品牌的吸引力,更彰显文化交融带来的情感共鸣。
创新演绎持续发力,更融入使命担当的深度。额尔古纳乐队不仅唱响《唱起草原的歌》,更带来新歌《野马的秋风》,主唱呼和接受采访时坦言,“作为本土乐队,能够全程参与非常骄傲,希望把北疆的歌声传递得更远。”呼斯楞倾情献唱《你是我的英雄》,让观众想起人民警察、医护人员等“凡人英雄”。观众王女士红着眼眶说:“歌声太有感染力了,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火焰蓝轻骑兵”小分队演唱的原创歌曲《正北方》,以马头琴元素融合消防员的使命担当,“斗火魔、战火场后,品一碗奶茶香”的歌词,既展现北疆烟火气,更传递“上刀山、下火海”的卫士精神。队长卓娜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首歌让大家看到新时代消防员青春、阳光的一面——既有火场冲锋的果敢,也有对这片土地的柔情。
最令人动容的,是传承的力量。参加过“九三阅兵”的女民兵代表史艳坤一句“我面前是祖国心脏,身后是壮美北疆”,眼含热泪的真情流露,引得全场雷鸣般掌声;党史研究工作者杨治河哽咽讲述内蒙古抗战时期伤亡数据:“从1931年开始,内蒙古地区直接参加抗日战争的伤亡人数是24319人,平民伤亡57396人,间接伤亡至少437100人,每一个数字都是有铁证的……”让在场观众深刻铭记历史。这些片段不再是单纯的演出环节,而是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播撒进群众心中,让北疆文化在歌声与讲述中代代相传。
闭幕时,云飞压轴唱响《草原的月亮》《永远的赞歌》,全体演员身着各民族盛装手拉手合唱《为内蒙古喝彩》,五彩服饰与嘹亮歌声交织,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
演出结束后,云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做一名北疆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歌声让更多人认识内蒙古,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
一份“实打实”的文化答卷 让北疆文化焕新彩
从盛夏到金秋,“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不仅有启幕与闭幕的高光时刻,更以“节俭办活动”“开门办活动” 的理念,构建了覆盖全季、惠及全民的文化生态。8大板块、37项自治区级文化活动、38项盟市联动活动、300余项文旅体验项目,涵盖精品展演、群众文化、文旅融合、展映展播等多个领域,实现“线上线下、剧场内外”的深度联动。
依托“歌游内蒙古”品牌,推出的“跟着赛事、阅读、非遗、展览、文博、演出、美食去旅行”7大主题活动,串联起黄河、草原、民俗等特色资源,让游客在旅行中深度感悟北疆文化魅力。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北疆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多彩”生活本身。
活动季的成功,更在于产业化运营路径的探索,以“产品跟着人群走”思路,设置创意产品营销线,绑定“产品”与“消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真正做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马丽侠 张 玲 首席记者 牛天甲 实习生 安格旭 王斯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