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浦口,靠近南京长江大桥北堡的一隅,藏着一片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区域。当地人亲切地称它“大桥四处”,也叫“桥工新村”,而它最正式的身份,是为修建南京长江大桥而生的中铁大桥局第四工程处,人们习惯简称其为“桥处”。
大桥通车后,无数曾挥洒汗水的修桥人选择留在这里,一片相对封闭的生活区随之建起。影院里曾放映过热闹的影片,浴室氤氲着温暖的水汽,小卖部装满了孩子们的零食与欢笑,居民楼里则传出家家户户的烟火气息,勾勒出一代人的生活图景。
上世纪90年代前,大桥四处是老浦口最鲜活的生活地标。这里的年轻人走在时尚前沿,一个叫荀徐(可能音同字不同)的青年,曾在洪流剧场举办的霹雳舞大赛上斩获一等奖,成为青少年间的谈资;桥处的女孩们打扮雅致,气质不俗。更有辨识度的是桥处人的口音——话语末尾轻轻拖长的调子,成了这片区域独有的声音符号。
如今,桥工新村终究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原住民大多搬离,只留下许多老人守着旧居,稍高些的步梯房,对他们而言已是吃力的攀登。几年前的社区出新,虽添了几分整洁,却难掩骨子里的老态。这些老房子,渐渐褪去了往日的热闹,反倒像一座安静的村庄,装着无数人的童年,也成了他们疲惫时回望的心灵港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