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越来越近了,不少游客已经订好了行程、做足了攻略,准备享受“诗与远方”。本次“超长续航”的假期有多火热?截至9月22日,湖南国庆假期文旅订单量增长53%,五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长130%;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也持续攀升。
不同于年长游客向往热门景区,现下的年轻游客更加随性、自由。去哪儿网发布的国庆假期景区预订年龄分布图表显示:越是年长者越偏好于打卡景区,占比达到44.09%;“95后”则随心而定,仅有21.8%。对于年轻人而言,比起到名胜古迹打卡拍照,他们更愿意在城市角落、郊野营地、小众场所中寻找“旅行盲盒”般的惊喜——逛一家书店、看一次小剧场演出,甚至漫无目的地走街串巷,拍一段带感的Vlog……旅行目的不再是“去什么地方”,而是“寻找独特体验”。
当“为玩法出发”成为新趋势,湖南如何接招?虽然眼下我们还没有北方层林尽染的秋色,但娄底紫鹊界的梯田、永州桐子坳的银杏、南岳衡山的枫林,依然藏着初秋的浪漫。关键是要把风景变成“场景”,比如,可推出骑行漫游、山野露营、行摄笔记、国风旅拍等主题产品,精准“种草”爱探索的年轻人,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与价值。
人潮涌动之下,安全与体验必须“双在线”。假日出游,行程顺畅度及出游安全是游客、旅游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出行安全并不局限于交通安全,还包含饮食、住宿等方方面面。鉴于此,应考虑在旅游热门枢纽、线路周边布局更多便民服务点,整合基础医疗、志愿者咨询与快速投诉通道,让游客不仅玩得尽兴,更能感受到“被全程守护”的温暖。各旅游景区须完善安全工作计划,逐一细化落实假期的安全提示、订单信息、签证核查、应急预案等工作任务。
种种数据表明,在这个“超长续航”的假期,消费者的旅游诉求将进一步从“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型升级。如果我们能从产品设计、服务配套到营销方式全面“焕新”,真正把游客捧在“手心”,就有机会为文旅产业发展赢下更多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