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也会在成长中留下独有的历史记忆。
江苏常州,地处长三角腹地,千百年来,大运河穿城而过,带来一路繁华。“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3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走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古井码头、学堂校舍分布其间,一砖一瓦尽显“江南名士第一巷”本色,这里先后孕育出百余名进士和一大批近现代名士大家。
唐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不仅是抗倭英雄,还首倡“唐宋八大家”之说;盛宣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史良,抗日救国“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赵元任,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周有光,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刘海粟,美术教育家,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刘国钧,近代中国纺织工业开创者,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
人间一场烟火,你曾盛开过。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的出生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的读书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的家族聚居地。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常州三杰”,青春定格,精神不朽。
从唐荆川到盛宣怀,再到“常州三杰”,出自青果巷的名人无数,领域各有不同,而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无疑是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爱国不关身份、无需理由,与生俱来、历久弥新。爱国,不需要理由,但必须实干。即便如无双国士,也是集腋成裘,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爱国不一定轰轰烈烈,也未必感天动地,但要在时代洪流中,辨清前进的方向;在爬坡过坎中,彰显应有的担当。
那些爱国故事风雨兼程,次第融入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最终积淀成常州深厚的底蕴和绵长的文脉,涵养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人文性格。其实,不仅是常州,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色,这些是值得守护的精神宝藏。让城市留下记忆,才能让人们记住乡愁。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从历史中走来,又在不断迈向未来。传统和现代的交汇共融,让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厚重。今天,与时俱进的常州正在书写新的风流。一座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串起苏南、浙北、皖南区域联动发展的“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蓝图在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常州的城市故事,又何尝不是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才换来欣欣向荣的中国。铭记历史,我们要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