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8日电 (蒲凯伦 余思思 雷海霆 周礼杰)近日,由武汉城建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武船片堤防改造及江滩环境整治工程顺利完工,武昌湾1956公园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最后一公里”实现贯通,将为市民游客新增一处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5万㎡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
武船片堤防改造及江滩环境整治工程,起于解放闸,止于张之洞路,全长约1.1公里,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主要包括堤防改造、景观绿化、岸坡加固等内容,其中拆除原有防洪墙1045.5米,新建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防洪墙,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同时,项目新建江滩景观绿化约3.1万平方米,打造“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有效串联起长江文化广场、右岸城市客厅、武昌湾生态河口等功能区。昔日以工业生产为主的武船江岸,正焕新成为文脉延绵、生态优美的“城市客厅”。
传承红色文化唤醒历史记忆
公园入口处的毛主席雕像广场是武昌湾1956公园的核心文化地标。据史料记载,毛主席雕像由武昌造船厂于2003年12月建成,高5.18米、重7吨,专门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地标,雕像自落成后便一直矗立在该处。本次改造聚焦广场功能提升,通过抬升场地优化景观视野与参观体验。同时,此次改造过程中,完整的保留了雕像本体、坐落位置及朝向方位角度,延续了雕像展现伟人风采的历史原貌。毛泽东同志1956年至1966年间18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其中多次莅临武昌造船厂,这也是公园取名为武昌湾1956公园的原因所在。
通过设置环形台阶与诗词文化墙,强化了这一红色文化瞻仰点的仪式感。墙上镌刻着《水调歌头·游泳》等手迹,唤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历史记忆。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我们采用‘织补’手法,系统性甄别、保留并加固原大型机械基座等历史构件。经过清洗、防锈、防腐处理后,这些工业遗迹被艺术化地融入整体景观中。”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建设管理公司武船片区负责人袁亮介绍道。改造后的广场,通过景观叙事,深切讲述着毛主席横渡长江的历史故事,打造出一个开放式、有温度的“露天博物馆”。
守护文化遗存绽放时代光彩
公园内武昌造船厂旧址作为武汉近代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为系统保护与传承这一厚重历史,项目团队展开了地毯式的文脉挖掘工作。“我们一头扎进历史档案馆,系统梳理武昌古城舆图、近代水文记录与武船厂史,遍寻散落的地方志和老照片。”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建设管理公司项目设计负责人宋典表示,“团队多次实地踏勘,细致测绘每一处残留的红砂岩码头痕迹、丈量历史塔吊和主席雕像的方位角度,邀请老船厂工人讲述往昔故事,确保每一处历史回响都真实可考。”
位于公园西北端的烈女渡,是文昌门外的长江古渡口,得名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马姓少女在此投江明志的故事。项目团队在改造过程中对烈女渡进行了精心修缮,保留圆弧状大型石砌平台、三层花岗岩阶梯坡道及“烈女渡”红色楷体字样石碑,使得整个烈女渡自然古朴,形态保存完好,在当前丰水期隐匿于江面之下,枯水期露出全貌,成为连接古今的重要文化地标。
武船片堤防作为武昌古城文化的承载地,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建设管理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健欣表示:“团队积极对文物修缮专项建立了试验段先行制度,积极对接市区文旅局、水务局和相关专家,每个片区试验段完成后经由考古、文保、水利专家评定认可后再行全面展开。”项目团队共修缮完成红砂岩石墙面积3431平方,红砂岩地面2760平方,红砂岩护坡586平方。在项目红砂岩石墙修缮过程中,严格执行“剃、补、换、洗、打细道、勾缝”传统工艺,重现红砂岩材质外观及纹理,确保达到“修旧如旧”的历史质感。
生态与功能并重重塑滨江廊道
面对工业遗存活化、生态修复与空间串联等多重挑战,项目深度融合“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共生”理念,打造多层次生态缓坡草坪、湿地植被带和亲水步道系统,营造出三大主题功能区。
生态森林片区依托原有地形与植被优势,打造有“潜艇乐园”“落日草坡”“林下露营区”三大自然景观乐点,既打造儿童友好型场地,也为市民提供露营、漫步、瞭望、打卡等多功能空间。工业时尚片区以工业遗存为基底,融合现代休闲需求,打造了景观大台阶、特色躺椅、观景吧台与瑜伽草坪、塔吊平台、趣味健身区等多功能区,满足青年群体对户外休闲、运动、社交的多元化需求。红色历史片区突出红色文化与历史脉络,保留并提升五大历史节点。除毛主席雕像广场外,历史塔吊作为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畅游长江时,武船职工热烈欢迎的历史见证,经过精心修缮,还原历史原貌。
筑牢安全防线,系统提升防洪能力
武船片堤防改造项目区域内原有防洪墙始建于1956年,后又于1986年进行了加高加固。经过60余年的运行,结构逐渐老化,抗洪标准已难以适应新时期防汛要求。
本次改造严格按照高标准防洪工程设计,新建长度为防洪墙1045.5米,防洪墙墙底宽5米至6米,墙顶高程定为30米。同时,完善防渗、护岸等系统措施,将约2.4万平方米的现状浆砌石护坡等硬质化护坡拆除,改造升级植生块护坡和预制六角块块护坡,大幅度增强区域应对极端汛情的能力。
“自2023年3月开工伊始,项目团队就确立了‘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施工管理目标,从材料、工序、检测、协调、专项五个维度系统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建成后的整体防洪功能达到既定标准。”武汉城建集团旗下生态园林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潘飞说道,项目的全面完工,标志着武汉市在统筹防洪安全、生态修复与人文休闲领域的探索步入新阶段。
秋色渐浓,江滩焕新。武昌湾1956公园即将正式开放,市民游客可在此漫步亲水廊道,触摸锈钢板上的工业记忆,在芦苇与乌桕间感受江风,细细品味历史遗存与红色工业文化交融的滨江风景。“我们将深入践行‘生活因品质更美好’的价值理念,聚焦管理服务品质提升,不断丰富公园活动内容,将在国庆假期推出落日音乐会、钢琴演奏等特色活动,后期通过不定期举办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市集等公益文化活动,让武昌湾1956公园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武汉江滩公园新名片。”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园发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吴迪说道。(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