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极目楚天舒,武汉两江四岸,大气磅礴。 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8日讯 大江奔流,放眼望去,长江、汉江岸线美景绵延,连贯通达。历时5年,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于近期基本完成,武汉三环线内两江四岸江滩全线贯通。
在位于原武昌造船厂片区的武昌湾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只见江景辽阔、绿植茵茵;西起龙王庙,东至武汉关码头,江汉碧道项目架起了一条畅通观景岸线。这两个项目于近日建设完成,标志着武汉三环线内长江、汉江岸线最后两处“断点”被打通,实现了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贯通。
近日,由武汉城建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武船片堤防改造及江滩环境整治工程顺利完工。 记者胡冬冬 摄
项目现场,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百感交集:“把‘断点’一个个打通,啃下‘硬骨头’,还江滩岸线一路畅通。”
至此,武汉三环线内长江左右江滩岸线(天兴洲长江大桥至白沙洲长江大桥)及汉江岸线全线贯通,武汉市民有了两江四岸总长度达80余公里的连续观江通道。
为强化防洪安全、提升城市景观,2002年2月,武汉启动汉口江滩一期建设,拉开了江滩建设的序幕。至2020年,武汉江滩建设经历多个阶段发展,已铺展成片、日益精致,但问题也显现出来。“由于分段建设,岸线缺乏连通”,这个问题首当其冲。
那时,市民游客行走在江滩,由于码头、构筑物等阻隔或天然滩岸缺失,会遇到“断点”,只能折返或绕道,影响体验。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高水平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最美岸线”,2020年,武汉提出这一全新目标。
打通岸线“断点”,补足空间“空白”,提升景观亮点,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了16个项目,瞄准岸线不连贯、核心标志性景观和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陆续展开建设。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16个子项目方位图。(市水务局提供)
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曾经阻断岸线的大小码头、单位企业陆续搬迁、“让道”。随着项目陆续建成,曾经散断的岸线串珠成线,各具风貌的生态廊道让江滩留得住人,也留得住记忆。
杨泗港都市T台连通及整治工程将废弃货运码头改造,变身“水岸秀场”、运动乐园,并留住了“码头记忆”;南岸嘴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在保留南岸嘴“留白”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整修,构建宜人生态公园格局;江汉碧道综合整治工程打通亲江观景“断点”,继而贯通三环内长江左岸岸线,并在景观中融入龙王庙、江汉关等历史文化……
江汉碧道。 记者胡冬冬 摄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
市规划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所主任工程师闵雷告诉记者:武汉江滩将迎来新一轮规划与建设,“将重点突出江滩与城市的联通,通过城滩功能‘缝合’,努力实现‘水、岸、滩、城、人’互联共融”。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刘杰 参与采写:杨丝涵)
【编辑:丁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