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总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地貌格局中蕴藏着地球演化的密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9月26日,《什么是新疆》新书首发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首发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新疆国际传播中心、中信出版集团、星球研究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联合主办,以“万古华夏·大美新疆”为主题,通过新书发布与主题图片展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展现新疆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与发展成就。
9月26日,“万古华夏·大美新疆”《什么是新疆》新书首发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继《什么是重庆》之后,星球研究所再度推出新疆篇《什么是新疆》。从3.6亿年前的古海到今日的开放高地,从“三山夹两盆”的大地骨架到拥有 28 座机场、23万千米公路、1万千米铁路的立体交通网,新疆是古海洋闭合造就的地质史诗,是冰川滋养的生命绿洲,是丝路贯通的文明枢纽,更是正在崛起的现代热土。该书以“新疆是一片海”为脉络,使用经国家测绘局审核的科学制图,将复杂的地质运动转化为直观图景,从数万张影像中精选300余幅高清摄影作品,全方位呈现雪山、沙漠、绿洲、古城等宏大生态与小众秘境。
《什么是新疆》
作者:星球研究所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25年10月
水是新疆的生命之源。在这片干旱广袤的土地上,水系脉络勾勒出生机的轮廓。西风带携大西洋水汽跨越千里,在高山凝结成占全国近一半储量的冰川“高山水库”,融化后化作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等奔涌的江河。伊犁河谷“喇叭口”地形拦截水汽,造就“中亚湿岛”,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湖泊如珍珠散落,河流在荒漠中开辟出绿洲廊道,让“沙海边缘迸发生命与希望的奇迹”成为现实,生动诠释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坚韧与灵动。
博斯腾湖水域被冻结,群鸟掠过湖面,飞往春天。文兴华/摄
绿洲与荒漠的交织,让新疆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宝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沙生柽柳以“柽柳沙包”固沙,白尾地鸦凭强健后肢奔跑,展现了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喀拉峻草原从海拔1600米到3600米,依次呈现温性草甸、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的“立体草原”格局;伊犁野果林孕育古老树种,天山雪岭云杉林如“翡翠腰带”守护生态。300余幅高清摄影作品定格阿尔泰雪鸡的灵动、蒙新河狸的珍稀、胡杨“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坚韧,印证了这片土地作为“生命绿洲”的独特价值。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邓建中/摄
在物产领域,新疆是低调的“超级粮仓”。通过数十年的人工绿洲建设,新疆建成了10万平方千米人工绿洲,人工绿洲总面积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面积扩大了6 倍,这些绿洲一年可以生产2330万吨粮食和1400万吨林果。
焉耆葡萄种植基地。卢奕霖/摄
在能源方面,新疆是实打实的“能源宝库”。新疆的荒原蕴藏着154种矿藏,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8%;新疆的风、日、水每年创造出超过116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足以供全国人民生活使用长达一个月;新疆拥有2.19万亿吨煤炭,约占全国的40%;拥有230亿吨石油,约占全国陆上石油的30%;拥有1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的34%——准东煤田一个煤田的面积,就相当于整个天津市。
在交通方面,新疆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民用机场,共有28座;公路总里程超过23万千米;拥有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的19个对外开放口岸,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及地区达到213个,形成了一张新疆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欧班列十年超8万列的奇迹,印证着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活力。
雪山下的兰新高铁与连霍高速。刘坤/摄
星球研究所合伙人洪天祥在回顾《什么是新疆》的创作过程时表示,“海”的多重隐喻像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了解新疆的大门。新疆的珍贵,在于它如海洋般包容的地理格局,如海洋般深厚的文明积淀,更如海洋般澎湃的发展活力,“期待读者朋友能透过书中的‘海之视角’,发现新疆的更多动人故事,让更多人爱上这片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海’。”
伊犁河谷的雪岭云杉林。龙世杰/摄
分设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以及天山国际机场的“万古华夏 大美新疆”主题图片展于同日开幕,展览精选《什么是新疆》中几十幅高清摄影作品,以视觉语言生动述说新疆的历史底蕴、人文风貌与发展成就。据悉,这一展览将持续至国庆假期结束。
记者/何安安
编辑/商重明
校对/张彦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