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砧子山位于石鸡山西北,海拔837米,巍然矗立在今安阳镇的大峪沟内。此山非同它山,远望近观通体宛如铁匠使用的锻打砧子,四围或悬崖、或陡坡,天生一保垒形状,山民以形似而名之者也。寨垣依山就势砌筑,有数百米长短,寨内占地有数十亩面积,堪称险固。若以寨之规模论之,此寨始修时当另有名号,非今以山称之。寨内西侧旧有一“将军庙”,与其它山寨所敬神祗似相径庭。
余初到此,未及登临,因思忖:“将军”不知何许人也?因何为山民所祀?该寨很可能大有历史掌故,却不得而知。其后翻捡诸《志》,大同小异,民国《湖北通志·郧阳府》中载:“砧子寨,在县东七十里,四面壁立高峻,有二大石屹立如猛将;其巅宽平,可容千人。”方稍知就里,将军者,两石屹立形似是也,庙祀之,祈盼石神庇护者也。又据清同治《郧县志·寨堡》载;龙东保有全生、将军、大龙三寨来看,此山即将军寨也。而此寨修筑时间也很可能在清中晚期。

古寨遗迹
砧子山下的沟谷称大峪,而今之安阳所在地(原吕家)则叫细峪;“细”者,小也,这大、细之谓乃是古代以北为大、以源发高处为大之故。出大峪到郭家河以下称老虎沟,过西堰则叫细峪河,溪水南下十来里入汉江,入汉之口俗称安阳口,说明细峪以下旧时统称安阳。这一段川峪由北到南逐渐宽阔,地亩平畴肥沃且朝阳,民宜居且安康,故安阳之名符其实也。当然此名号非古名也,亦或宋元之后(很可能是这一时期)始有之。当然,不少地方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安阳等地在隋唐之前定然另有名号。
砧子山与海拔718米的马头山隔壑相望,这个以山头形似马头的山岭乃是安阳与杨溪两乡镇的分界点。矮18米的旗杆山立马头西侧同其并驾,很是壮观。旗杆山西北则是杨溪镇最东端的自然村落——邓家套。“套”者,地势弯曲、内外过渡之谓也,此间之深邃高偏于此可见。套凹背靠箩筐岩,以次东向更排列着猴头山、黑龙山、龚家岩等海拔俱在八百米以上的山峰。此间地势高耸,林岭叠架,乃安阳与白桑的界山。
词曰: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大峪村
【雁儿落】不来大峪村,那晓安阳镇?郭山下虎门,苇子将龙困。
【得胜令】四布岭如奔,田亩气蒸氳;路绕石孤庙,沟叉狼洞存。
荆榛,谁把将军认?今春,我来初识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