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米仓古道在秦巴山脉的褶皱间蜿蜒盘旋,当通江、南江、巴河在峡谷中奔涌汇聚,一片被红星照耀、被佛光浸染、被绿意覆盖的土地便在此磅礴铺展——这便是巴中。这里,是川陕苏区“赤化全川”的红色心脏,是盛唐彩雕惊艳时光的石窟长廊,是米仓山红叶燃烧天际的秋日诗篇,更是绿色崛起于秦巴山区的生态典范。踏入巴中,你便踏入了将帅碑林前的铁血誓言,巴灵台顶的云海梵音,光雾山层林尽染的视觉盛宴,感受一座城以红为魂、以绿为韵、以古为脉、以山为骨的雄浑呼吸。
巴中全貌
第一章:赤色丰碑——川陕苏区的铁血记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星照耀大巴山: 步入南龛坡下恢弘展馆,历史烽烟扑面而来。巨幅《赤化全川》石刻标语拓片如血染战旗;锈迹斑驳的土炮、马刀、红军造币厂的银元模具,诉说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豪情。数字沙盘上,红色区域在1932-1935年间迅速蔓延,覆盖川陕23县1市,500万人口!这里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红色政权,是红军长征的坚强后盾,更是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壮阔史诗。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将帅碑林:英名与青山的永恒对话: 登临南龛山将帅碑林,13,000余块黑色花岗岩碑阵如沉默军团。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446位将帅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铭刻其上。指尖拂过冰凉碑面,耳畔似响起反“三路围攻”、万源保卫战的隆隆炮火。晨曦中,白发老兵颤巍巍献上黄菊,青山不语,唯松涛阵阵如不息的军号。
南龛山将帅碑林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运筹帷幄的神经中枢: 通江县毛浴镇,列宁街青石板路泛着岁月包浆。总指挥部旧址(原禹王宫)内,发报机、煤油灯、作战地图犹在。1932年冬,徐向前在此指挥红四方面军浴血入川,建立苏区。厢房木床简朴,仿佛将领们刚结束彻夜军议,硝烟气息仍在梁间萦绕。
禹王宫
刘伯坚纪念馆:带镣长街的绝笔悲歌: 平昌县佛头山,刘伯坚纪念馆庄严肃穆。展柜里,《带镣行》手稿字字泣血:“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1935年,这位红军高级将领负伤被俘,就义前写下千古绝唱。塑像目光如炬,穿透历史阴云,是信仰高于生命的钢铁见证。
刘伯坚纪念馆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万颗红星的无声誓言: 通江县王坪村,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铁血丹心广场上,巨型雕塑“悲壮历程”撼人心魄。无名烈士纪念园,25,000余颗白色五角星镶嵌大地,每一颗代表一位无名英灵。英烈墙镌刻着7,800多个名字。登高远望,苍山如海,浩气长存。待续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