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日报】
宝墩古城遗址位于成都市新津区,距今4500年至3900年,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2022年12月,宝墩古城遗址获批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25年6月正式获评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十载考古深耕,揭开古蜀文明源头面纱;新时代创新利用,谱写遗址公园发展新篇。2025年9月25日至26日,宝墩遗址考古三十年暨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成都新津举行。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宝墩古城遗址作为古蜀文明、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省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李水城、何一民、孙金松、刘志岩、颜劲松、项瑾斐、常怀颖等考古文博专家,12家长江流域遗址公园代表齐聚新津,共同见证这一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盛事。活动现场,“古蜀文明保护传承联盟”成立,并发布了《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宝墩共识》。
活动中,宝墩、三星堆、金沙三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代表在现场签署《古蜀文明保护传承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从共建高效协作机制、共筑考古研究平台、共促研学产业升级、共育专业人才队伍、共创古蜀文明品牌五个方面明确了协同发展方向。
“宝墩的发现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我当时和成都考古队、美国哈佛大学考古队连续做了6年调查,证实了宝墩文化对整个成都平原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化进程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是长江上游文明的曙光,可以说是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孕育期。”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李水城说。
活动现场,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推介了“穿越千年寻脉”古蜀文明主题研学和旅游路线。两条主题线路“古蜀源流”和“文明之光”系统串联营盘山、宝墩、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核心遗址,涵盖数十处文化点位,融合考古探索、文化体验与场景研学,致力打造可观、可感、可悟的古蜀文明沉浸之旅。
金沙遗址博物馆发布了“锦绣天府·行读古蜀”古蜀文化主题研学课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何以成都 探秘古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少儿科普绘本》《何以成都系列绘本——宝墩古城遗址》等系列科普绘本。
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项瑾斐说:“宝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挂牌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走过了意义非凡的30年,公园与田野、林盘、村落相融,为遗址的活化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