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25日电 (赵全康)金秋的阿尔泰山,白桦披金、云杉凝翠,阿禾公路像条绸带,把深山美景串成游客眼里的“诗与远方”。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上每一缕欢声笑语背后,都藏着喀拉依里克边境警务站民警们的故事——那些关于坚守、调解与帮扶的故事,就像山涧的溪流,静静流淌在草原与界碑之间。
站长吕金彦总爱对着阿禾公路发呆,一发呆就想起十年前的路。“哪是路啊,就是牛羊踩出来的窄道,120公里到布尔津县城,开车得耗上好几个小时。”他记得,那时车轮子半边悬在深谷边,另一侧紧挨着峭壁,路上的滚石得民警们徒手搬开,遇上雨雪天,泥浆能没过半个车轮。老民警米拉斯别克·布力木汗补充:“雪山顶的垭口最吓人,雪檐看着好看,说不定哪会儿就雪崩,轰隆声能让人腿软。”还有驾驶员周富强,至今记得夜里巡逻时,车灯照到狼群绿莹莹的眼睛,或是在路边发现棕熊新鲜掌印时的心跳——可就算这样,界碑旁的巡逻脚印,从没断过。
路通了以后,故事换了种写法。今年夏天,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喀拉墩村牧民也尔加那提·阿西木汗急冲冲闯进警务站,拽着民警米拉斯别克的胳膊喊:“我的羊!游客的狗追丢了七只!”另一边,游客张先生攥着狗绳辩解:“就追着玩,没碰羊!”米拉斯别克没急着下结论,先开着车、操控无人机在草原上找,终于在一处山沟里寻回了羊群。随后他把两人请到毡房旁的草地上,先对张先生说:“牧民靠羊过日子,丢一只都心疼;”又劝巴特尔:“游客不是故意的,咱们得让人家觉得这儿亲。”一个多小时过去,两人握手言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样的调解,在旅游旺季成了常事。民警们琢磨出“草地恳谈法”,把争执的人拉到草原上,伴着牛羊叫说话;总结出“五心调解法”,一步步听诉求、找症结。遇上牧民转场路线起纠纷,他们还会请181团牧办、杜来提乡政府的人来帮忙,组成“三方联动”专班。8月那次,两户牧民为转场的事红了脸,民警胡安汗·别特克拉家常:“都是草原上的兄弟姐妹,哪有解不开的结?”最终两人笑着达成共识,赶着牛羊一起走向新草场。
民警们的故事里,不只有坚守和调解,还有“亲人”。有天深夜,布尔津县杜来提乡草原一村的沙纳提·波拉提汗电话打进来,带着哭腔:“警察叔叔,我爸爸从马上摔下来了!”米拉斯别克挂了电话就喊护边员,开着车在夜色里狂奔,把人及时送进了医院。杜来提乡萨尔铁热克村的胡阿尼什别克·阿克木汗想办牧家乐,却不知道咋起步,吕金彦拉着他坐下来,一笔一笔讲要准备啥材料,反复叮嘱“安全第一”。如今胡阿尼什别克的牧家乐火了,最多一天接待200多个游客,收入顶过去放牧一个月,还雇了邻居一起干。警务站索性建了“旅游创业帮扶档案”,帮20户牧民开起了民宿、马队,又协调电信改善网络,联系文旅局来培训——看着牧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民警们比谁都高兴。
如今阿禾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界碑旁的“蓝身影”依旧每天巡逻。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像阿尔泰山的阳光,温暖着边境的每一寸土地,也照亮了牧民和游客的心头路。这故事还在继续,伴着草原的风、界碑的影,一年又一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