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似幻的蒲苇花海。共青团盘州市委供图
近期,盘州人的朋友圈被一片如梦似幻的花海刷屏——在两河街道城关箐社区,百亩蒲苇正值盛花期,或白或紫的花穗如浪如涛,铺满山坡。
这片由盘州阿达木园艺有限公司打造的蒲苇花海,不仅日均吸引上千游客驻足流连,更在9月7日惊艳亮相央视财经频道,成为今秋贵州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游客伴着花香涌进来,导游、摊贩、民宿经营者……无数普通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一朵轻盈的蒲苇花,何以掀起文旅波澜?答案藏在“小与大”“内与外”两组辩证关系里。
盘州阿达木蒲苇花海。共青团盘州市委供图
“小花也能开出大效应!”盘州阿达木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胜贤指着花海感慨,“过去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收入也随着花海一起涌进来。”阿达木公司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通过套种创新营造多季景观,矩阵布局打造多元花园,拓展业态建设“小院综合体”,并借力数字营销孵化IP,成功将风景转化为“钱景”。
从观景赏花到多元体验,从靠天吃饭变为借景生财,这一“切口小、入口大”的花海出圈路径,彰显了盘州在资源转化上的巧思与智慧。
细析盘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版图,展现出清晰路径——以小博大,方能事半功倍;唯有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
蒲苇花海美如画。共青团盘州市委供图
盘州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初始投入,而是着眼于盘活家门口的沉睡资源。瀑布飞泻、溶洞幽深、湖泊如镜……一个个散落的旅游资源,如同山野间坚韧而柔美的蒲苇花,被重新赋予时代价值,成为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文旅融合、产业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放眼盘州,一茬又一茬的景点,既是自然馈赠的机缘,更是久久为功的必然,其背后是“内与外”的协同发力。
向内看,练好内功,提升发展质效。盘州立足本土资源,持续深化旅游产业内涵,推动业态升级与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新路径,让旅游产业成为真正富民的产业。正如120亩蒲苇花海基地不仅是风景线,更是致富源;加工厂将蒲苇烘干加工成装饰干花,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实现了从“风景”到“产业”的价值跃升。目前这一产业已带动本地居民劳务增收60万元,并通过土地租赁流转为54户农户带来80万元收益,整体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妥乐古银杏资料图。盘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向外看,顺应时势,推进全域联动。盘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1+2+N”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乌蒙大草原避暑旅游、妥乐古银杏生态旅游、盘州古城文化旅游等品牌,推动全市景区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产业互促的良好局面。作为发展亮点之一,妥乐古银杏旅游景区充分展现了盘州从“单点开花”到“全域联动”的文旅升级路径,通过设立景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区域资源。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从蒲苇的梦幻“花景”到全域旅游的联动“风景”,盘州文旅破局“出圈”的密码,正蕴藏在这“小与大”的精准切入和“内与外”的协同共进之中。
乌蒙大草原资料图。盘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盘州大地上,处处跃动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绘就的生态底色、重现的山水本色、擦亮的发展成色,这一抹抹生机勃勃的绿色,正孕育着旅游发展的新生机,蕴含着富民增收的新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编辑 谢勇勇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