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棋(重庆大学)
9月24日,四川那玛峰雪山一人滑坠死亡。据视频内容,一队登山者在雪峰行走,其中一名红衣男子从蹲姿状态起身后被冰爪绊倒,身体不受控制,向雪峰一侧滑落坠崖。目前,坠崖者已确认遇难。这大约短短十秒的视频记录了一条生命的流逝,据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透露,那玛峰雪山目前处于未开放状态,“他们没向我们报备,没给我们说就悄悄上去了。”
这场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追求个人爱好也需要敬畏大自然、尊重生命。长期以来,那玛峰在社交媒体上被冠以“难度不高,山顶风景好”的标签,这些标签淡化了登山的严肃性。登山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登顶的风景美照,却不展示登山过程中的艰险,正是这些渲染,让大众低估了登山的风险。那玛峰雪山登山者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未向任何部门报备,私自登山,最终酿成意外。
然而,这场意外也暴露出目前我国荒野管理面临的矛盾:那玛峰不属于景区,因此并未设置专门管理人员。这些自然区域既不能像开发的景区一样得到有效的管理,又无法做到像自然保护区一样完全封闭,处于管理空白地带。我国登山爱好者众多,但相关管理存在缺位。正如康定市文旅局工作人员所说,登山爱好者去的很多山峰、雪峰并非景区,而且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恰恰反映出当前管理体系的短板,这些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正处于监管覆盖不到的状态。
这种处于监管空白的自然区域不在少数。最近,一女子在南太行徒步时从破损栈道跌落,幸好跌落位置处于浅水区,女子身体并无大碍。据了解,该栈道也并非景区,而是野外徒步路线。从那玛峰雪山到南太行栈道,这些自然区域都缺乏管理责任模糊的问题,两处事故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均提到了“不属于景区”的说法,这管理权限不清的现状造成了监管漏洞,让一些户外爱好者有机可乘,同时也让管理部门在预防事故和开展救援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是,仅仅加强这些自然区域管理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加强户外知识教育。众多案例显示,户外爱好者为了追求成就感或避开繁琐的审批程序,选择悄悄进入未开放或明确禁止的区域,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我国户外运动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数量也在日益扩大,但缺乏户外知识的教育的规范。应该建立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的技能等级认证制度,并将野外求生技能、风险评估能力纳入考核中。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鼓励户外探险精神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失去对生命的尊重,那玛峰的悲剧不应仅仅归咎于个体的违规行为,而应该成为我们填补户外运动管理空白的契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