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去了趟阳澄湖,环湖逛了一圈,发现阳澄湖东岸的这座小城很有意思。我一看地图,原来这里已经属于昆山。
提起昆山,谁能忽略它常年稳居 “中国百强县第一” 的名头!可这昆山从不是只懂发展的“工业风”,景色、人文、美食也是面面俱到。
它既有“天下第一水乡”周庄的温婉,有“蟹中之王”阳澄湖大闸蟹的鲜甜,更藏着“百戏之祖”昆曲的水磨雅韵。而今年,被热播剧《北上》带火的巴城,更是把这份江南韵味揉进了青石板与运河波光里。
下面这份巴城一日游攻略,可以作为来阳澄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第一站:巴城老街
第一次踏进巴城老街,便懂了《北上》为何选这里取景。
清代光绪年间建起的街巷,总长不过200米,最窄处仅容3人并肩,两侧民居的屋檐向中间挑出,形成“一线天”的独特景致。阳光从瓦缝间漏下,落在被岁月磨亮的青石板上,恍惚间能听见剧中“花街六子”奔跑的脚步声。
老街最醒目的廊桥旁,有一座不起眼的石桥,名为虹桥,纵跨杨林塘上,是曾经南北主要通道,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古时这里无桥,南来信众去北面崇宁寺烧香靠摆渡,极为不便。为了方便百姓,明代在此建了虹桥。不知道这个虹桥和上海的虹桥有没有联系?
跨过桥,左手边便是老街一线天,窄窄的巷子和石板路,阳光洒下来的时候仿佛将历史重新放映了一遍。
老街上有不少临河的饭馆,其中,运河人家是剧中刘家成长的饭馆,现在依旧营业。
待到秋风起,老街便成了“蟹香天堂”。从街头到巷尾,挂着“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招牌的店铺随处可见,刚捞起的螃蟹在竹篮里吐着泡泡,蒸蟹的香气混着黄酒味飘满街巷。
在老街另一端的飞鸟北上茶馆,是剧中主人公从小到大关键记忆的承载地,现实中也是一家茶馆。茶馆内竹椅、泥炉、老茶壶等布置,充满浓厚的年代感。坐在窗边,看着老街景色,可以沉浸式体验剧中的那份情怀与温暖。
老街的故事,一半藏在《北上》同款打卡点里,另一半则藏在手艺人和戏曲人的雅韵中。
漫步老街,可以参观江南木雕馆、玉峰古文物展览馆、王同宝书画馆、东宝笛馆等展馆。说实话,这几个馆的展品里,有不少可以媲美博物馆展品的宝贝,但有点可惜的是,大部分馆疏于维护,从门头看毫不起眼,也因此无人问津。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倪小舟竹刻艺术馆,陈列和售卖的竹刻艺术品很有生活感。
要是物理老师见到这”指尖蜻蜓“,一定立刻让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还有可卷起收纳的竹扇,太有巧思了。
巴城不仅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原产地,还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有“昆曲小镇”之称。逛老街还能偶遇魏良辅纪念堂,正是这位明代戏曲家在巴城改良昆曲,使它风靡天下。还有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他们都让昆曲至今保持鲜活。
巴城老街的苏绣工坊,藏着列入昆山非遗的苏绣(昆山刺绣)。它属于苏绣技法,却有本土特色,绣样含花虫鸟兽、昆曲人物等,细腻精致,让人沉醉于独特的苏式风韵。
巴城影剧院,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建筑,2018年改造成昆曲戏院,可容纳100名观众,兼具昆曲演出、实景表演、电影播放以及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等。
巴城老街虽小,却浓缩了江南的烟火气与戏剧情怀,游玩时间大概半天就够了。逛到中午,一定要尝尝昆山特色的奥灶面。
昆山人常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奥灶面好吃的关键自然在这汤底里。必须要用肉骨、鸡架、鳝骨等各种食材,经过长时间的文火熬制,吊出鲜度。
老街上就有好几家面馆,在景程北路临河附近,一到饭点,周边居民和上班族也都来这里吃面。
第二站:崇宁塔院+崇宁古寺
从老街向北步行5分钟,便能看见崇宁塔院的飞檐。这座2005年按仿宋风格重建的塔院,是在崇宁古寺原址上新建的,七层多宝佛塔的铜铃随风轻响。
1500多年前,梁武帝亲自敕令修建了崇宁古寺。自此,这里便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苏杭名僧释存鼎领众扩建,使该寺殿宇高耸,佛事活动频繁,香火旺盛,名声远扬江南地区。民国时期,崇宁寺的旧貌依然可见。
崇宁古寺毁于战火后,在2002年易地重建,就在原址往西3公里处,紧邻阳澄湖。
重建后的古寺采用明代建筑风格,恢复了“一阁两厢三殿”的格局,庄严辉煌,古韵十足。入口处一座雄伟的檀木白石牌楼静静矗立。
在众多楼阁殿宇中,西侧的玉佛阁尤其有看头,它隐匿于青翠的林木之中,阁内的藻井彩绘佛像华丽夺目,还藏着一尊近两米高的缅甸玉佛。
崇宁古寺与崇宁塔院,现在共同屹立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庇佑当地信众。
第三站:巴解园
巴解园是阳澄湖畔的免费氧吧,环湖步道旁垂柳依依,水鸟不时掠过湖面,微风带着湖水的清冽。
公园的灵魂是广场上的巴解雕像。我们常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他了。
相传大禹治水时,阳澄湖“夹人虫”(螃蟹古称)泛滥,巴解挖沟灌开水除虫,却意外闻到香味,斗胆尝后发现其鲜美。这事很快在没有5G的古代传开了,于是人们再也不怕夹人虫,而是将其作为餐桌上的美食。这名勇敢的吃货也拥有了夹人虫的命名权。“蟹”字正是在“解”下加“虫”而来,而巴解筑的“巴城”,也延续至今。
逛累了坐在湖边长椅上,看渔民划着小船在湖中劳作,听风吹芦苇的沙沙声,才算读懂 “阳澄湖大闸蟹发源地” 的故事。
另外,阳澄湖周边的湿地公园可不止这一处。巴城所处的东岸,更是看日落的绝佳地点。
巴城生态湿地公园:芦苇荡、荷花池错落有致,远处苏州国金中心的玻璃幕墙与“秋裤”的轮廓清晰可见。
阳澄东湖湿地公园:有大片草坪,适合搭帐篷、野餐。
第四站:正仪古镇
比巴城老街更原汁原味的,是正仪古镇。这里连游客都不见几个,只在逢年过节时,人头攒动。
正仪最有名的是青团,号称“青团之乡”。北方过节吃饺子,江南喜欢吃团子,象征团团圆圆。正仪青团的独特之处在于染色用的是浆麦草,这种草汁做出的青团不仅色泽油亮,而且还带着天然的清香。
老街上卖青团的店铺少说也有三十多家,生意最好的当然要属百年老店文魁斋了。一到节日,本地人都要排队来买的。临近中秋、重阳,青团店又要热闹起来了。
如果平日来,最能感受到老街生活古朴的样子。斑驳砖墙下老人择菜,孩童追逐打闹,麦芽糖香气从老字号作坊飘出,瞬间勾回童年记忆。
古镇有座宋代的通慧桥,青石板桥面光滑,石栏刻莲花图案。站桥上看两岸,居民在河边洗菜浣衣,白墙黑瓦临水而建,活脱脱“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
第五站:戏曲百戏博物馆
若是戏曲爱好者,千万别错过老街附近的戏曲百戏博物馆。这座建筑的灵感便来源于戏曲,建筑外墙的线条模仿了昆曲工尺谱。
作为全国首个集齐中国348个剧种的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多彩。你既能看到昆曲《游园惊梦》的戏服、京剧的翎子,也能找到小众的“辰河高腔”、“歌仔戏”的道具。
在沉浸式体验区戴上耳机,全息投影会带你走进苏州园林,看杜丽娘与柳梦梅隔空对唱。这里的戏曲氛围真的很浓,连小朋友都学得有模有样。
第六站:品蟹
蟹季来巴城,已经选对第一步了。
巴城的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巴城的地理位置好。每到秋天,螃蟹会顺着风势,从上风口游到下风口,刚好就是在阳澄湖东南角的巴城,简直就是老天赏蟹吃。
二是因为巴城沿岸的水质好,这大闸蟹们伙食好了,蟹肉也就更鲜美厚实了。
去临湖蟹庄现捞现蒸,搭配镇江香醋与姜丝,鲜中带香,还可以试试黄酒醉蟹,鲜甜醇厚。选蟹有个口诀:“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九雌十雄脐凸膏黄。”就是要选蟹肚白、蟹壳饱满、蟹钳壮硕的更好吃。
巴城这座吃蟹天堂,编辑部当然早就来过好几次,之前推荐了邓仙舫和阿四蟹庄这两家。金秋不能错过的度假宝地,它排第一「链接」
我这次吃的是这家——晴霞农家乐。阳澄湖的水好,所以鱼虾蟹都好吃。虽然9月初的蟹还比较小,但鱼和螺蛳正是肥美的时候,烧得也很入味,我们一致好评。
///
上面这些景点都是免费的,戏曲百戏博物馆周一闭馆,其他时间刷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参观了。
巴城没有热门古镇的拥挤,却藏着江南最本真的模样。周末选择一日逛逛老街,再赏赏湖景,吃一碗奥灶面,来一顿蟹宴,喝一壶茶,听一场昆曲,就是巴城最惬意的样子。
/出行贴士/
交通:高铁到阳澄湖站,距离巴城老街10km,正仪古镇2.5km;上海方向可以乘坐地铁11号线到正仪站。
关联阅读:
“中国最强县城”究竟有多好玩?「链接」
金秋不能错过的度假宝地,它排第一「链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