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总能看到老同事、老同学晒旅行照:三亚的沙滩、西藏的雪山、欧洲的古堡……配文大多是“退休后终于能放松了”。可跟几位真正退休的老人家聊下来,发现有人旅行回来反而觉得累,有人没出远门,每天在家养花、带孙、学画画,却过得有滋有味。
这让我想到:退休后的好日子,未必是跑多远、花多少钱,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把寻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身体要“用”起来,而不是“供”起来
我们小区有位退休的刘老师,以前教数学,现在每天清晨带着太极剑到小公园练上一小时。我问他:“天天这么早,不累吗?”他笑说:“活动开了浑身舒坦,比躺着强多了!”
这话实在。人就像机器,放久了反而容易生锈。邻居李阿姨退休后总说“要多休息”,结果越歇越没精神,去年膝盖不舒服后,更不愿动了。相反,爱运动的王叔叔每天散步、做操,去年还和老伴去了黄山。
其实不需要太剧烈的运动,关键是养成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拉伸5分钟,饭后散步半,小时天气好时出门晒晒太阳,周末和邻居打打太极或乒乓球等。
动一动,出点汗,身体轻快了,心情也会跟着明朗。
二、找点“没用”的事做,心里更踏实
以前总觉得做事要“有用”——帮子女带孩子、继续打工挣钱……但退休后,反而可以理直气壮地做点“没用”的事。
社区活动站的周阿姨在学剪纸,她说:“剪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专注的时候,什么烦恼都忘了。”还有老陈,退休后开始种菜,阳台上辣椒、小番茄结得热闹,每天浇水、除草,乐在其中。当你不急着要一个结果时,过程本身就成了享受。
这些事看起来不产生“效益”,却能让心静下来。比方:学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中沉淀心情, 尝试种花,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整理老照片,配上文字留给子孙,学做几道新菜,给家人换口味等等。
三、学会和自己相处,是门学问
退休后突然多了大把时间,有些人反而慌了,不停地找事填满日程。但其实,能安静地和自己待一会儿,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楼下的张爷爷有个习惯:每天下午泡杯茶,在窗边坐十几分钟,什么都不做,就是看看天、发发呆。他说:“这就像给心里扫扫地,清静清静。”安静不是无聊,而是让心沉下来,更好地感受生活
你也可以试试:每天留15分钟,关掉电视手机,单纯坐一坐,随手记点心情,不必长篇大论,三两句话也行, 整理旧物,每一件背后可能都有段回忆,听老歌,跟着哼几句,回味年轻时的感觉。
四、把平常日子过出“光”
说到底,退休后的好状态,不是靠一次旅行或一件大事决定的,而是靠每一天的小细节。,早餐为自己熬一碗喜欢的粥,散步时和熟人打声招呼、聊几句,傍晚和老伴一起准备晚饭,说说笑笑,晚上看会儿电视,或读几页书等。
这些小事组成了真实的生活。能把普通的一天过踏实、过舒服,就是本事。
最后想对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朋友说:人生下半场,不必活给别人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在平凡中发现乐趣——这就是最好的退休生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退休后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一起交流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