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无处不在,从饮食到传统技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讲究令人印象深刻。”日前,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成功横渡南澳岛—饶平海湾后,一头“扎”进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在沉浸式体验一场潮汕文化之旅后,他发出由衷的感慨。
中山纪念亭前气势磅礴的英歌舞,巧夺天工的陶瓷微书、木雕等非遗技艺,工夫茶、蚝烙等特色美食……从非遗技艺到潮汕美食,张朝阳在行走中感受着这片土地从百载商埠到经济特区、从万国楼船到网红城市的百年变迁。
夜晚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近几年,小公园的年接待客流量均达到千万级,八方游客将小公园视为来到汕头的“必打卡点”。2021年至今,小公园先后获得“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第四批广东省级特色步行街(商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称号,以实绩打造保育活化和业态建设的“汕头方案”。
当前,“番客街”项目建设正酣。南方日报记者穿行于小公园的骑楼街巷间,探访其保育活化的实践,记录下这片街区文旅升级的最新脉动。
褪去节假日的拥挤,寻常周末的小公园更添一份从容与闲适,导游向夕阳旅游团介绍着小公园的历史,指引他们站到最佳打卡位拍照留念:“站在中山纪念亭‘景行无歌’匾额前,将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大楼、皇后酒楼3栋标志性建筑当作最佳背景一并纳入取景框……”
复古观光小火车“叮叮车”叮当作响,悠然穿行于复古骑楼街区之间,更平添了几分穿越时空的韵味。列车人气满满,每一趟都是满座。记者从汕头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获悉,叮叮车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运营,试运营期间每周五晚和周末全天免费对游客开放,行驶路段为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安平路之间。
小公园复古小火车处于试运营阶段。受访者供图
以安平路为轴线,“番客街”项目的建设正稳步推进,各大重点项目次第展开。“番客街”具体指什么?总的来说,“番客街”立足小公园核心区,以构建“1个番客街区+8个潮聚节点+1条文化路径”为设计思路,计划打造一个根植侨脉、服务潮商、活力迸发的文商旅生态圈。
其中,1个番客街区指东至至平路—镇邦路,西至永泰路,南至西堤路,北至德兴路,涵盖8个街坊,共16.8公顷;8个潮聚节点指以文化遗产和既有建筑活化利用为番客服务配套节点,营造八大主题场景;1条文化路径指的是从潮人码头出发,经潮海关、开埠馆、侨批、老妈宫、中山亭至番客街区、西堤公园及胡文虎大楼、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共3.2公里。
在具体项目推进上,“番客街”首批启动的包括叮叮车、3D裸眼大屏、侨团商协会引入等重点工程。同时,顺昌街微改造、镇邦美食街二期等项目也在同步推进,共同打出片区更新与业态提升的组合拳。
通过高品质打造“番客街”与顺昌街区等重大项目,小公园开埠区正从单一景点向要素完备的文旅聚集区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其作为海内外潮人精神家园和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功能与吸引力。
将目光投向安平路南段,德国潮州同乡会汕头办事处于9月17日正式开业。办事处负责人陈怀江向记者介绍,该办事处一层为伴手礼零售店,主要售卖潮汕美食和文创产品,后期会慢慢引入德国美食进行销售;二、三层则为民宿,主要接待回乡的华侨,平日也面向游客开放。
陈怀江更愿意将这个办事处称为潮汕旅游驿站,他告诉记者:“我们也提供旅游租车、景点指引等服务。”据他介绍,第一批进驻安平路南段的侨团、商会共有5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运营。
安平路上,德国潮州同乡会“番客街”办事处已开业。 受访者供图
记者向“番客街”专班了解到,这些进驻的潮团项目正是“侨团、商协会项目”的具体落地。据了解,截至目前,“番客街”已招入德国潮州同乡会、比利时潮汕同乡会、菲律宾粤商会等10家侨团、商会完成签约,标志着“番客街”从空间更新走向全球潮人资源的实质性汇聚。
行走在小公园街区,与骑楼风貌和谐相融的民宿、酒店随处可见,已成为本地文旅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公园住宿业借着小公园的文旅热度蓬勃发展,成为小公园文旅的一张特色名片。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佛赐表示,目前小公园片区的住宿空间共有113家,覆盖了低中高不同档位。
据他介绍,永平路沿线民宿集聚,正在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潮侨”美宿风情街,这里汇聚了多家风格鲜明的潮汕风情民宿。
与此同时,为持续丰富小公园片区的民宿与文旅业态,“番客街”引入浙江民宿协会力量,计划投资约3.5亿元,对铃木洋行及周边街区进行整体提升。该项目秉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在保留铃木洋行历史风貌与城市记忆的基础上,有机融入艺术空间、民间收藏馆、精品民国风酒店、影评会等多元业态与创意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餐饮、娱乐、文化、艺术、音乐于一体的文旅创意综合体。
■一线走访
顺昌街:从焕新到激活
去年11月,汕头为迎接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位于小公园开埠区里的顺昌街开街迎客。彼时,街区整体经过修缮和改造,呈现出南洋风格与中西合璧的特色,现代与历史相互碰撞的街区设计以及新潮的咖啡一条街、露天音乐会等业态,一时让顺昌街成为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时隔近一年,记者再次走进顺昌街区。只见夜幕下的街区市集摊位沿街排开,手作潮文创、潮汕美食等产品各有特色。业态虽丰,却难掩客流的清冷。记者看到,顺昌街区多处被施工围栏环绕,街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虽临近中山纪念亭,但因动线偏离主街区,且缺乏持续性活动引流,人流显得相对较少。
顺昌街的市集摊位。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纸艺结构设计师林君锐在顺昌街市集摆摊,他告诉记者,街区入口的标识指引不明显且街区活动内容吸引力不足,难以有效引导游客走进来。“淡季多是老年团体游客,对市集不太感兴趣。顺昌街区的规划初衷是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兴业态,客群也影响了销售量。”而据他观察,主街区如“潮汕人才一条街”的人流量则相对可观。
综观整个小公园,从定期的潮汕民俗展演、周末主题市集,到充满活力的国潮巡游、音乐会,乃至国际元宵灯会、潮汕文化庙会等大型城市活动,一套“以演带逛、以逛促消”的文旅模式正在主街区被验证有效。
如何将主街区的客流引入顺昌街区?光靠静态的市集业态显然难以改变,激活之道在于以动态内容盘活静态空间。换言之,顺昌街需要的不是业态的简单复制,而是打造一种独一无二、必须亲临才能体验的沉浸式场景。只有构建起自身强大的内容引力,才能与主街形成互补,实现共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