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宛平城近期已全面开放,9月26日—10月8日,将在卢沟桥、宛平城举办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届时,宛平城城墙将向公众开放。
宛平城自古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最早可追溯至辽代。
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将幽州升为五京之一的南京,又称燕京,改幽都县为宛平县。
到了金朝,宛平县与大兴县同为中都大兴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
到了明朝,崇祯皇帝决定建拱极城后,便命内官监太监苏元民、大司空刘遵宪、少司空魏忠乘等主管工程的官员们以及御史、府尹等 12 人共同估价,经研算后,他们呈上的估价为 32 万余银两。
后让让御马监太监武俊重新估算,整个工程仅需银两 14.95 万两。肩负拱卫京都安全的卢沟桥桥头堡——拱极城,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正式开工。
全城东西长 640 米,南北宽 320 米,城墙高 7.18 米,周长 1920 米,总面积约 20 公顷,是当时全国最小的城池。
城内没有一般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只有东西一条大街,东西两个城门,一名永昌,一名顺治。
由于拱极城(宛平城)是防御性的工程,宛平城的城墙除了比一般城墙坚实外,其设施和构造也特别注重军事上的用途。
拱极城的四角都建有角台,角台上盖有角楼。南北城墙的正中间有中心台,南曰“洪武”,北曰“北极”,台上盖有敌楼。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在直隶总督于成龙的建议下,清政府开始在顺天府下设置东、西、南、北四路厅,并设有四路同知。其中,西路厅驻地就在拱极城,西路同知分管大兴、宛平、良乡、房山和涿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宛平城成为抗战起点。宛平县治在抗战爆发后迁往长辛店。
宛平城墙至今还保留着密密麻麻的弹孔和深陷的弹坑。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卢沟桥旁高铁飞驰而过,宛平城内外鲜花娇艳,但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触目惊心,提醒着我们国耻不能忘,吾辈当自强!
新中国成立后,宛平城历经多次修葺,先后复建了宛平县衙、卢沟驿、戏楼、兴隆寺及拱极营等建筑景观,已形成了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
此次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也将通过沉浸式表演与文化仪式,重塑宛平城的时空印记,感受历史与当代交融的难忘时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