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深圳前海,历经“桦加沙”考验的前海冰雪世界,在强有力的防风保障措施支撑下,迅速恢复一片繁忙,“满血”进入试营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这座银蓝色的全球最大、纬度最低的室内滑雪中心,即将于9月29日迎来里程碑节点——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及暖区商业开门试营业,“国庆湾区冰雪嘉年华”同步启动。
作为华发股份深入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的文旅新地标,深圳·前海冰雪世界的启幕将为中国南方冰雪经济和深圳“文商旅体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为冰雪爱好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独特体验。这不仅是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献上的“冰雪厚礼”,更为全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树立创新标杆。
这座“冰雪巨鲸”如何将室内温度常年维持在-6℃?国内外的游客如何在四季如春的岭南体验北国风情?北纬22°如何实现一个冰雪奇迹?在十五运举办前夕,南方+走进这一南国“冰雪地标”,探寻这座科创之城的“冰雪方舟”如何实现“逆天”造雪。
共享
“北纬22°”与“-6℃”的全新体验
炙热的阳光下,踏入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即将完工的雪场核心区,寒意扑面而来,让人恍如从热带一步迈入冰雪覆盖的北国。笔者现场看到,在10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正按计划进行造雪工作,5条赛事级雪道、4人吊椅索道、魔毯等专业设施均已基本就绪,整座雪场已蓄势待发。
“这里未来可承办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办的国际顶级专业赛事。”华发股份相关负责人指着如白色瀑布倾泻而下的雪道告诉笔者,项目已通过了国际滑雪联合会(FIS)认证,赛道和雪质达到专业标准,具备承办国际雪联的国际级专业赛事资质,让深圳一夜之间跻身世界滑雪版图。
作为全球冰雪文旅领域的突破性项目,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在规模、技术、生态融合及体验创新上均树立行业新标杆,其雪场凭借一连串刷屏级的硬核数据,在国内外室内滑雪场中“遥遥领先”,颠覆了人们对室内冰雪空间的所有想象: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整体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的体量,创下国际室内雪场规模纪录;
全球纬度最低的室内冰雪空间——位于北纬22°,在深圳高温环境中全年保持-6℃恒温,打造了亚热带气候下的冰雪奇迹;
全球单道最长、高差最大、最专业的室内雪道——拥有5条专业级雪道,其中最长单道达463米,最大垂直落差83米,专业度远超国内其他室内滑雪场,为滑雪爱好者们带来更接近高山滑雪的真实体验……
顶级的雪道配置需要高效的运力系统。“目前国内许多室内滑雪场仅设计了单一索道,运力成为游客体验最大的障碍。”有业内人士介绍。据悉,前海冰雪世界配备的两条并行上升的4人吊椅索道与魔毯组成立体交通网,每小时可输送3200名滑雪者。相较国内常规室内滑雪场翻倍的运力,将有效减少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带来更好的滑雪体验。
共舞
“钢铁巨鲸”练就“冰雪柔情”
在业内看来,北纬22°的冰雪奇迹背后,是科技与工程的完美共舞。
从空中俯瞰,优美的流线造型,让深圳·前海冰雪世界从钢筋铁骨的都市丛林中脱颖而出。深圳·前海冰雪世界由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10Design进行设计,以“蓝鲸跃海”为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如流线优美的蓝鲸从深海展翅跃起,象征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极具视觉冲击力,成为深圳又一个世界级地标建筑。
更让业内称道的,是这座“钢铁巨鲸”背后所蕴含的工程巧思。
在“钢铁巨鲸”体内,雪场高区用16根巨型钢柱撑起120米无柱空间,尺度相当于36个标准篮球场的宽度,能让雪花能在不受遮挡的气流中自然飘落。这种大跨度超大空间桁架体系的设计,在满足雪场内部功能空间需求、保证项目结构安全稳定的同时,也给项目带来了超级难度,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据了解,为托起超大规模的冰雪王国,项目整体用钢量达到4.7万吨,超过了北京“鸟巢”的用钢量。项目钢结构采用了“地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施工工艺,使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将单体重达3600吨的桁架精准提升就位。
这样的设计和工艺,奠定了项目打造5条专业赛道和463米世界最长室内直道的基础,全面满足各类人群的体验——初学者道的坡度温柔如地毯,适合首次踏板的雪友;分布于高级道和低级道的两处地形公园,藏着技巧挑战的乐趣;而那条463米长的初中级道,从83米高的顶端俯冲而下时,风速会带着雪花擦过耳畔,体感与阿尔卑斯山的野雪道别无二致。
雪场低区则像被冰雪包裹的“生活舱”,暖区商业、雪具大厅、风味餐厅、儿童冰雪培训营等沿着环形走廊排布,滑雪者穿好雪靴转身就能上雪道,家长隔着玻璃就能看见孩子在雪坡上练习转弯——这种“垂直分层”的智慧,让专业运动与休闲体验在此互不打扰,却又紧密相连。
独特创新的设计,也让这个项目成为了“奖牌收割机”,项目先后摘得日本IDPA AWARD国际先锋设计大奖、德国设计奖、RTF设计大奖、《WAN世界建筑新闻》亚太地区设计大奖等多项国际权威奖项。
共生
“白色冰雪”实现“绿色发电”
对更多的初步接触滑雪运动的南方小伙伴而言,前海冰雪世界不仅是专业选手的赛道,更是大众爱好者体验冰天雪地的胜地。如果你不会滑雪,雪场还配备了约4000平方米的娱雪天地,未来可以体验多项趣味雪上娱乐活动,全方面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
在常年高温湿热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能稳定拥有属于南方人的“冰雪奇缘”?秘密藏在雪场的制冷机房内。
正调试第六代分布式造雪系统的工程师介绍,前海冰雪世界采用第六代室内分布式造雪系统,通过精密温控技术模拟天然降雪的“冰晶成长”过程,生成直径0.2-0.5mm的“粉雪”或“硬雪”,雪质含水量仅8%,无限接近于天然,并达到国际赛事标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常年高温的深圳,365天维持-6℃的室内恒温,却不会将前海冰雪世界变成深圳的“耗电大户”。通过先进的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装配“低碳引擎”的前海冰雪世界能耗相比传统室内雪场大大降低。
“这个奥秘在于‘主动+被动+新能源’组合降碳策略。”工程师介绍,在这座超级建筑的屋脊上,铺设了一排排浅蓝色的光伏板,每年可发电约650万度,使其成为“会发电的好地标”,实现“白色冰雪”和“绿色发电”共生。
此外,第六代造雪系统较常规能效提升12%;雪道下方铺设3层隔热层,双层围护结构采用喷涂反射隔热涂料及强化通风效果等措施,确保-6℃的冰雪环境与室外高温互不渗透;采用冰蓄冷技术,有效降低能耗成本。整套组合拳使得该项目碳排放较常规方案降低了约43%,这也是该“蓝鲸跃海”建筑通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建筑”设计测评的重要保障。
这一绿色奇迹的实现,也是建设团队深度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投入技术攻坚的生动注脚。为确保这一南方冰雪经济新引擎和深圳文旅新地标在全国十五运前夕投入试运营,在深圳市政府与前海管理局、宝安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华发股份始终秉承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无畏项目超高建造难度及精度、进度控制要求,调动全集团优势资源,联合中建三局等多方力量,成功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以众多颠覆性的技术应用,高质高效完成雪场投用的里程碑节点。
9月29日,这座承载了建设人员攻坚心血和冰雪爱好者期待的超级冰雪综合体将盛大启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北雪南移”的“破局之作”,从规模体量、技术应用、体验设计等方面,都为行业树立起了新的标杆。在刷新人们对传统“室内冰雪空间”认知的同时,前海冰雪世界也将全链条协同激发华南地区冰雪经济活力,以“冰雪+”示范带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一流湾区注入全新动力。
撰文:张紫微
【作者】 张紫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