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记者 唐伯侬
从戈壁荒漠到沃野绿洲,从驼铃悠扬到笛声长鸣,一条条钢铁巨龙穿天山、跨戈壁、越草原,将曾经遥远而神秘的新疆呈现在大众面前。愈发密集的铁路网,缩短了新疆的时空距离,让更多人“坐着火车游新疆”。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当前,新疆铁路发展情况如何,推出了哪些特色铁旅产品,是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旅游报社记者日前参加了“坐着高铁看中国 见证新疆发展变迁”活动,并进行了采访。
提速:铁路织网实现“快进慢游”
在新疆这片占祖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大地上,一条条铁路舒展延伸、辐射万里,成为新疆旅游发展的强劲引擎。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曾几何时,在岑参的诗句中,西域像是走不到尽头的边关。时光流转,从1958年兰新铁路铺轨进疆,到1962年铁路建设至乌鲁木齐;从兰新高铁贯通、格库铁路进出疆第三条通道形成,到阿准铁路、和若铁路开通……铁路网日趋完善,将新疆与其他地区紧密相连。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历程,新疆铁路从无到有,目前运营里程已逾9500公里,覆盖全疆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新疆铁路网越织越密,旅客发送量从1958年铁路进疆时的70万人次,到2024年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7.8%的增长。
2014年,兰新高铁新疆段开通运营,新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运行时间从20小时缩短至8小时。2019年,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入新疆,大众到新疆旅游愈发便捷。如今,在兰新高铁干线上,密集时段6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列车到发。乌鲁木齐至哈密的行程从5小时压缩至2小时29分,“早吃牛肉面、晚品大盘鸡”的跨区域旅游成为日常。“这条线路大大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将一个个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让‘快进慢游’成为可能。”新疆铁路旅发集团旅游事业部副经理林闻说。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乌鲁木齐还与伊宁、阿克苏、喀什、博乐等8个旅游热点城市实现了火车“一站直达”。
崔兴龙是喀什车务段喀什站党总支书记,已经在喀什站工作十多年了,他对自己第一次到喀什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我2013年走上工作岗位,当时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喀什用了32个小时,感觉距离很远。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搭乘‘喀什号’只需要11个半小时,可以实现夕发朝至。从乌鲁木齐到南疆游玩,一个周末就够了。”
崔兴龙提到的便捷得益于2022年“喀什号”的开通,这是新疆地区首趟全卧铺直达特快列车。“喀什号”从开通时起就基本保持满员状态,可以说全年无淡季。
交通的便利也激发了旅游的活力。“搭乘‘喀什号’到新疆旅游的游客特别多,有不少是从上海、北京、江苏等地过来的,很多人专程到喀什体验人文风情。”阿米兰是“喀什号”列车的首发列车长,她亲眼见证了铁路如何一步步拉近喀什与远方城市的距离,也切身感受到铁路给喀什带来的巨大改变。
从不通铁路,到舟车劳顿、辗转难至,再到如今铁路网密布,天山南北从容可达,新疆已然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远方”。如今,新疆不仅令国内游客心驰神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的目光。
前段时间,记者在乌鲁木齐站遇到了来自英国的游客艾瑞克。采访过程中,他不断地竖起大拇指。“现在中国有过境免签政策,过来旅游很方便。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对新疆人文风情充满好奇。我的专业是发展经济学,知道新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很想过来看看。”
升级:旅游列车跑遍天山南北
前段时间,北京游客王世平搭乘Y931次旅游列车,完成了为期14天的南北疆之旅。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的旅程:“行程中的一天,我们坐在列车上,看见霞光透过窗户照进车厢,包厢内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憧憬着即将游览的喀什古城,回忆以前到新疆旅游的点点滴滴。”现在,搭乘旅游列车可以一站式打卡天山天池、罗布人村寨、天山神秘大峡谷、喀什古城、火焰山,很是“过瘾”。
如今,像王世平一样选择搭乘旅游列车游览大美新疆的游客不在少数。从北疆的喀纳斯湖到南疆的喀什古城,从广袤的草原到神秘的沙漠……成了越来越多人进疆的“优选”。
据了解,今年铁路部门在新疆累计开行旅游列车超300趟。其中,由疆外各地开行的进疆旅游列车达240趟,同比增长90.5%。从四川、河南、贵州等24个省份开行的旅游列车纷纷驶入新疆,为推动新疆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新疆,不仅有“新东方快车”“天山号”“环塔游”等特色旅游列车品牌,铁路部门还结合季节特点、民俗风情,开行“薰衣草专列”“看山花专列”“赛里木湖蓝冰之约”等主题旅游列车,让更多游客深入领略大美新疆的壮丽山河与多元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新东方快车”已经成为入境客人眼中“移动的中国文旅符号”。列车内部装点着木质雕花,精致的工艺品四处可见。“我们在列车布置上融入了丝绸之路元素,地毯纹样、壁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浸润。”林闻说。
旅游列车满足了游客对“慢旅行、深体验”的需求,深受银发群体青睐。旅客张玉凤说:“虽然新疆地域辽阔,但搭乘旅游列车,可以白天游玩、晚上休息,轻轻松松就能游遍新疆主要景点。”
林闻介绍,为了满足银发族需求,不少旅游列车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比如在卫生间加装防滑软垫、增设扶手,加宽铺位脚蹬,增加上下铺时的稳定性,在医疗设备和日用品方面增加了老花镜、血压测量仪等。
铁路部门还不断提升对客服务水平。“退休后我和老伴一直想到新疆看看,但老伴腿脚不太方便,原本还挺担心的。没想到旅游列车的服务特别贴心,每到一站,只要一下车,就有工作人员主动推来轮椅帮忙,让我们的旅途安心又温馨。”当Y931次旅游列车缓缓停靠库尔勒站时,游客潘秀兰对接下来的游览充满期待。
在“喀什号”上,乘务员会化身“贴心导游”,为游客推荐新疆的美食、美景,哪里值得去、如何去,都会进行详细讲解。“我们会提前对乘务员进行培训,包括礼仪知识、旅游知识等,确保他们能够与游客进行顺畅沟通。”乌鲁木齐客运段副段长谢莉丽说。
融合:激发动能带来幸福生活
铁路网织密、旅游列车开行带来的“流量”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增量”。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场监管法制科副科长米尔艾合麦提江·艾克拜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全地区旅游人次为360万,旅游收入20亿元;2024年旅游人次达到4198万,旅游收入358亿元。得益于铁路的开通,喀什周边的乡村、景区迎来了更多客流,许多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铁路已成为“旅游兴疆”的强劲引擎。
喀什古城“古丽的家”民宿里,演员们载歌载舞,观众围坐在四周不断叫好;漫步乌鲁木齐的大巴扎集市,旅拍店、文创主题邮局等新业态随处可见;在吐鲁番的葡萄沟景区,游客兴致勃勃地选购着各式各样的葡萄……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充分彰显了铁路网络不断延伸带给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在喀什旅游热度攀升的背景下,民宿主理人刘志伟看准时机,去年投资开设了西西里民宿。他切身感受到了市场的热度:“客流增长非常明显,有三成客人是搭乘旅游列车来的。”
“以前我们的刺绣只能在本地卖,现在游客多了,购买的人也多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喀什古城的刺绣艺人阿依古丽满脸笑容地介绍。这样的故事,如今在新疆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不少当地居民通过开办民宿、销售特产、导游讲解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梦想。
郑培远在乌鲁木齐大巴扎集市经营着一家名为“馕叔”的小店。他告诉记者,大多数游客选择乘火车来新疆,而乌鲁木齐通常是他们的首站,大巴扎更是必到的“打卡点”。“我们推出了以‘馕叔’‘馕婶’为主题IP的文创产品,很受游客欢迎,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这几年新疆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对这里的人文风情和特色产品充满好奇。我希望他们不仅能体验风情,还能把这里的文化带回家。”郑培远说。
“大家好,欢迎来到喀什古城!”讲解员阿丽亚笑容明媚。她告诉记者,随着旅游专列的开通和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喀什旅游持续升温,喀什古城居民的月收入已从曾经的1200元提升到5000元以上。“像我这样的讲解员,在古城还有30个。我们都因喀什旅游的发展,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从深化交旅融合到带动民生发展,如今,新疆持续织密的铁路网和丰富多元的铁旅产品、优质的服务,让“去新疆”变得更便捷、更舒适、更有意义,为新疆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疆铁旅融合的蓝图已然绘就:未来,将开发更多特色旅游列车产品,不断丰富“春赏花、夏避暑、秋胡杨、冬冰雪”为主题的线路产品,让更多客人愿意游览新疆,深度体验新疆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让铁路真正成为连接新疆与外界的便捷桥梁。
一条条铁轨铺就的不仅是通向远方的路,更串联起大美新疆的“文旅脉络”“经济脉络”。这片土地的旅游潜力正在被持续激活。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