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日照报道
中秋的夕阳为海龙湾铺上一层金箔。海风拂过沙滩,也拂过台下数千张年轻的面庞。当圆月升空,舞台上的灯光也渐次亮起,随着音乐袭来,人群的欢呼声与海浪声交织。这一刻,中秋的浪漫与青春的活力,在日照的海边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这将是10月6日中秋夜,2025日照新青年音乐节开幕现场的场景。作为唱响日照的又一大型户外音乐节,这场音乐盛宴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文娱活动那么简单。那么,其背后深意几何?
从“看海”到“玩海”的文旅升级
“日照不缺游客,缺的是留住游客的场景。”据日照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日照全市重点监测的19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079.81万人次。但如何让游客从“过境”变“过夜”,成为日照文旅升级的关键课题。
而海龙湾的转型正是破题之作。这里曾是日照港的散货堆场,经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如今已成为集滨海休闲、文化体验、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音乐节选址于此,恰是看中了其象征意义——从工业码头到文旅高地的蜕变,正是日照城市转型的缩影。
“音乐节不是终点,而是引流入口。”据活动主办方介绍,三天音乐节预计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过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些观众中有相当比例来自省外,他们的到来将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夜间经济发展。
青春IP与城市气质的双向奔赴
其实,本次日照城市选择“新青年”这一IP,背后也有着自己更深层的考量。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日照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是这座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引入年轻化的文化品牌,正是向外界释放信号:日照不仅适合养老,更适合年轻人创业生活。
“音乐节是表,城市年轻化是里。”日照正试图通过打造青年文化场景,重塑城市气质。这种软环境的提升,比硬件建设更能吸引年轻人才。
事实上,日照的“年轻化战略”已初见成效。从最初“特种兵”旅游大军在各个社交平台的“安利”,到各个年轻化演绎活动的场场爆满,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日照,不仅因为这里的蓝天碧海,更因为日益活跃的城市氛围。
文娱产业的链式反应
一场音乐节的价值,还在于其对文娱产业的带动效应。
“我们正在打造‘音乐节+’生态圈。”日照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音乐节为切入点,日照计划培育本土演艺品牌、发展音乐创作基地、建设演艺产业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并非空谈。2021年,山东已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到2022年培育20个左右节会品牌。新青年音乐节作为备受年轻人喜爱、且提振消费能力超强的节会品牌,其示范效应至关重要。
与其他内陆城市不同的是,日照地域毗邻青岛、潍坊等城市,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区位优势。通过差异化打造音乐节等文化IP,日照有望在胶东经济圈文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更宏大的城市雄心
可以说,在这场音乐节背后,是日照城市转型的深层思考。
作为山东半岛南翼的重要港口城市,日照长期以“港城”“钢城”形象示人。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升级,日照需要新的身份标签。
2021年,日照便提出要打造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 擦亮“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城市品牌。这一目标既保留了港口城市的根基,又拓展了旅游名城的内涵。音乐节等文化活动的引入,正是为了丰富这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业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这个中秋月圆之夜,海龙湾的乐声会渐渐平息,但城市的活力却悄然生长。当乐迷散去,带走的不仅是对音乐的记忆,还有一个发展中的日照形象:这里不止有碧海金沙,更有激扬的青春与无限的可能。
这场音乐节终会落幕,但它所点燃的城市梦想,正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
2025日照·新青年音乐节由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日照市委、东港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新青年(山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众网·日照承办,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农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安泰文旅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由一汽丰田、山东龙门崮风景区、中国禽类制品高端品牌——德州扒鸡®特约赞助。日出先照,风华正茂。10月6日-10月7日,16组乐队/歌手将齐聚日照海龙湾景区同万人共度中秋团圆夜、共迎旭日东升时。新青年,日照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