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4日,“内蒙古印象: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融媒推介活动热烈开展,来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各省、区、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编辑、记者共30余人出席活动,为何他们的目光共同聚焦这片位于祖国北疆的瑰丽土地——乌兰察布?因为她不仅是京津冀经济圈向西北延伸的首站,更因为她是一座被国家级战略与人文自然禀赋赋予诸多亮眼“头衔”的现代化城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示她的多重身份。
1. “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乌兰察布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这里年平均气温4.3℃,夏季平均气温仅18.8℃,盛夏如秋,清爽宜人。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是京津周边避暑的绝佳去处,2014年正式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成为中国北方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炎炎夏日,当别处骄阳似火,乌兰察布却清风拂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享受清凉夏日。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标志性建筑凤凰楼。(摄影:乔敏)
2. “中国马铃薯之都”
乌兰察布孕育了全国领先的马铃薯种植产业,规模化、科技化的生产链条使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每一颗金黄土豆,都是这片土地无私馈赠的“地下黄金”。
察右后旗白音察干建设村马铃薯种植田。(摄影:李荣新)
3. “草原皮都”
自古便是商贸通衢的乌兰察布集宁区,依托皮革加工与贸易历史,打造出辐射华北的皮革产业集聚区。这里的皮艺精湛、设计时尚,延续着北方皮革文化的匠心血脉。
集宁国际皮草城。(来源:乌兰察布市政府网)
4. “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枢纽”
凭借凉爽气候、稳定地质与低廉能源,乌兰察布已成为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布局数据中心的战略要地,被誉为“草原云谷”,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劲算力支撑。
华为云数据中心二期。(来源:乌兰察布市投资促进局、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
5.“中国草原酸奶之都”
乌兰察布位于北纬41度至43度温带草原地区,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优质奶源再配以先进的挤奶设备和鲜奶物流车,锁定鲜奶活性营养,为酸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采用低温发酵工艺,发酵时间更长,使得酸奶香气更浓郁,口感更细腻。上述条件共同造就了乌兰察布酸奶的独特风味。从这里飘出的奶香,已成为中国乳业地图上不可或缺的坐标。兰格格、田牧、雪原等当地知名酸奶品牌,让乌兰察布的酸奶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兰格格酸奶厂区。(来源:乌兰察布市政府网)
6.“燕麦之都”
“中国燕麦之都”也是乌兰察布的一张亮丽名片。乌兰察布凭借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燕麦产业。当地的燕麦绿色、健康,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乌兰察布的燕麦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了农业领域的又一特色招牌。
收割燕麦。(摄影:张弘进)
7.“风电之都”
乌兰察布还被誉为“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当地风光资源极为丰富,风电等效年利用小时数3000-3600小时,光伏等效年利用小时数1500-1800小时,新能源装机规模167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0.3%。国内首条输氢管道“乌兰察布—北京”线列入国家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风电场。(来源:活力乌兰察布)
其实,在大家心中,乌兰察布早已被冠上了“神舟飞船回归地”和“高铁时代的京津冀后花园”的称号。四子王旗草原作为多次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场,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瞬间。这片“航天英雄的回家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荣耀与梦想。京呼高铁贯通后,北京至乌兰察布仅需90分钟。周末来草原骑马、火山徒步、品尝蒙餐,已成为首都市民的新生活方式,“北京向西一步”正是对其区位优势最生动的诠释。
“神舟十号”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挥手致意。(摄影: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乌兰察布高铁站。(摄影:刘宁)
这种“上天入地”的双重身份,一个连接着浩瀚宇宙,一个紧密联系着祖国的心脏,两者共同印证了乌兰察布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地位和“北京向西一步”的速度与魅力。
如今的乌兰察布,早已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而是集生态屏障、能源基地、产业高地、旅游乐园于一身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她以草原的胸怀拥抱时代,以火山的热情点燃创新,更以璀璨的星空邀请世界——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迈向这里,便是拥抱无限可能。
来源:实践融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