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 摄
山“海”相依,入眼成画。10月1日,共渠生态长廊(新中大道—G107段)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了。
抬眼望去,凤泉东湖的开阔水域波光粼粼,凤凰山的青黛色轮廓在天际线铺展,这段4.7公里山水相映成趣的绿廊,将与已经开放的共渠生态长廊(和平桥—新中大道段)相得益彰,串联起一条长达10.5公里的生态廊道,通过联动生态、人文、产业,让市民和游客就近享受绿色福利。
从防汛“工具人”到顶流打卡地的华丽蜕变
张延 摄
说起共产主义渠,相信新乡人都不陌生。作为卫河水系最大的排洪除涝河道,因大沙河、石门河、黄水河、百泉河、香泉河、沧河等都被拦截入渠,且新乡每逢“七下八上”雨量集中和地势低洼等因素叠加,河道沿线常受“泽国”之痛。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高质量推进共产主义渠治理工程,让共产主义渠的防洪标准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除涝标准从不足2年一遇提高至3年一遇。
2025年年初,为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推动生态福利全民共享,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要全域开放全长10.5公里的共产主义渠生态绿脉。为此,市水利局带领项目建设方、新乡国资集团带领项目运营团队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渠市区段进行生态改造提升。通过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护坡、水生植物种植、堤岸绿化等措施,全力打造共渠生态长廊,并分别于“五一”、“六一”开放两期,三期将如期于国庆假期开放,让原本单调的防洪除涝河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张延 摄
作为运营方,新乡国资集团立足“生态+野趣”定位,创新采用“自然剧场+文化磁场+社交秀场”的复合运营模式,在尽可能保留现状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设置户外潮玩设施及亲子互动场地,增加服务驿站、管理用房、亭廊小品和休憩空间等,精心构建起覆盖全场景、全龄层的户外运动生态体系,勾勒出“生态会客厅”与“近郊游典范”的双重底色,让城市与自然双向奔赴。
而今的共渠生态长廊,水碧岸绿,白鹭翩跹伴落霞映水,昔日“环境痛点”已完成从单纯的防洪除涝功能到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绿肺的华丽蜕变,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生态底色,成为一个市民休闲娱乐、感受城市脉搏、领略自然之美的绝佳新去处,受到了市民高度称赞。
从生态福利到民生福祉的提档升级
张延 摄
走进共渠生态长廊,扑面而来的“野”是大自然毫不吝啬的馈赠,别具一格的“趣”则彰显着运营方的创意巧思。
从熊猫主题白沙滩到粉沙滩,从潮玩雕塑到海盗船,从水上项目到百米龙舟,从仲夏夜音乐会到葡萄文化节,不管是硬件游玩设施还是软件配套服务,共渠生态长廊凭借匠心丰富的主题策划、用心周到的完善服务,从5月1日和平桥至牧野大道段率先开放,再到端午假期牧野大道至新中大道段乘胜追击,短短5个月的时间,已吸引市内外超百万人次前去打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3.5万人次。
张延 摄
在这里,75%的绿化覆盖率直接拉满,140+种乔灌木组团出道,斑嘴鸭、戴胜这些野生“顶流”疯狂营业,生态大片天天上映!与此同时,晨跑者与朝阳同行,孩子们在白沙滩、粉沙池玩闹嬉笑,露营爱好者在花海旁搭建帐篷,摄影爱好者在黄昏捕捉夕阳余晖中的飞鸟画卷,音乐爱好者在夏夜星空下随着音符摇摆,偶有野鸭、蜡嘴雀穿梭林间……共渠生态长廊的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市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现如今,去共渠生态长廊转转、看看、玩玩,已成为市民皆知而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共渠生态长廊为市民兑现。
从“城市阳台”到“城市山海”的浪漫表白
张延 摄
如果说已经开放的共渠生态长廊是“城市阳台”,那么作为“生态 + 野趣”定位的升级版,这次开放的共渠生态长廊(新中大道—G107段)则被誉为“城市山海”。
站在即将开放的堤岸远眺,你会瞬间明白“城市山海”这个名字的浪漫:脚下共产主义渠的开阔水域波光粼粼,恰似城市边缘的“海”;抬眼望去,凤凰山的青黛色轮廓在天际线铺展,山水相映成趣。更为珍贵的是,这里特意保留原生湿地地貌,绵延的芦苇荡、水生植物与百里浅滩交织,成为斑嘴鸭、白鹭、池鹭、戴胜等近20种鸟类的栖息地,清晨傍晚常能看到群鸟嬉戏、翱翔的画面,妥妥的“城市里的鸟类天堂”。清晨6:30~8:00、傍晚5:00~6:30 ,带上望远镜,置身鸟类湿地,只见白鹭群飞、斑嘴鸭游弋,尽显生态之美,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自然的治愈力。
张延 摄
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持续谋划水陆空三维运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服务配套,优化高品质共享空间,将“城市山海”打造成青年聚会的社交平台、运动体验的共享乐园、老人健身的天然氧吧,让每个市民都能就近平等享受生态红利。
共渠生态长廊的全线贯通,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重塑了新乡人的生活方式,极大提升了新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共渠生态长廊,让市民满目皆风景、幸福入画来。(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玲)
编辑:杨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