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中国的旅游大省,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34万亿,名列省前茅,从江苏省内看,苏州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大市,各项数据长期居江苏第一,但2021年开始,南京开始超过苏州占据榜首,去年南京接待游客1.81亿人次,旅游收入2187.3亿元,都居江苏第一,而苏州接待游客数量虽和南京并列第一,但旅游收入少了146亿,仅为2041亿元,南京旅游凭啥后来居上超苏州?
南京和苏州城市文旅定位有差异
南京的核心标签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通过六朝古都和明代、民国的历史层层叠加,更多强调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的融合,展现的是厚重、包容、有烟火气的城市气质,以及融合了现代活力的都市氛围和丰富的夜生活。
而苏州则以2500年未变的古城格局,通过古典园林和水乡风情,塑造了"人间天堂"的精致形象,其文旅定位更像一幅精致的工笔画,通过打造姑苏城的小桥流水人家,强调一种温婉典雅、慢节奏的“苏式生活”。
南京旅游业态丰富度远超苏州
南京是六朝古都、民国风情、红色旅游、文学之都等多层次文旅元素的叠加,从明孝陵、夫子庙到总统府、颐和路,再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梧桐音乐节、南京马拉松、咪豆音乐节等年轻化活动,呈现的是一种“立体文化矩阵”,文化层次更丰富,通过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如“夜之金陵”等方式,拉动了短途游和二次消费,构建了古今交融、多元消费并存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苏州的古典园林和水乡古镇闻名天下,但也因此陷入了单一标签困境”,长期依赖拙政园、留园等园林以及周庄、同里等古镇这两大文旅招牌,游客体验同质化严重,容易审美疲劳,金鸡湖商圈新业态也未能完全打破传统认知,虎丘庙会、拙政园荷花节等传统活动吸引力局限于中老年群体,文旅融合深度不足。
南京文化更多元,更有沉浸感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经历了多次王朝更迭,每次兴衰都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战争与创伤更为这座城市注入悲怆底色,这种断裂与重建的历史过程,使得南京文化呈现层叠式多元性。漫步南京,在老门东的粉墙黛瓦间触摸明朝烟火,去夫子庙的天下文枢里对话东晋文脉,这里的每一块青砖都刻着故事,能深刻感受到穿越历史的沉浸感,文化上更具张力。
苏州位于太湖平原核心,长期是传统江南文化的代表,更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自唐宋以来始终以经济繁荣和文人雅士的田园理想为主导,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弱,文化风格更统一且稳定,始终围绕园林、昆曲、苏绣等“江南精致生活”展开,强调“小而美”的体验,缺乏南京那种剧烈历史变革带来的文化断层与融合。
南京免费景点更多,旅游性价比更高
从绝对数量和免费开放的文旅资源看,南京的免费景点数量更多,含金量更高,覆盖面更广,尤其是免费的顶级文化资源做得非常突出,以博物馆、纪念馆、大型城市公园、人文古迹为主,如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南博等,在南京,街头巷尾就能发现美景,不花一分钱门票也能进行一场丰富且有深度的历史文化之旅;苏州的免费景点也不少,在苏州,不花钱也能体验江南水乡的氛围,如平江路、山塘街、但其最核心的王牌资源,如园林、古镇基本都是收费的。
南京的美食品种多,更接地气
要论菜系的精致度和仪式感,苏州当仁不让,但南京美食的精髓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江湖气,浓缩了六朝市井烟火,品种更多,更接地气。在南京,你可以早起去李记清真馆吃牛肉锅贴,中午在小巷子里找一家皮肚面,下午尝尝左师傅梅花糕,晚上冲向夫子庙或三元巷吃小龙虾和盐水鸭,夜宵再来一碗鸭血粉丝汤,外地人到南京会感到好吃的太多了,论小吃的丰富度和市井气息,南京可能比苏州更胜一筹。
南京更懂得流量运营,而苏州更保守
苏州文旅长期重保护轻营销,而南京则主动拥抱新媒体,运营上更激进,更懂得流量运营和网红经济学,抖音上有关南京Citywalk”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苏州同类话题仅20亿+,南京红山动物园通过“动物认养”“拒绝动物表演”等事件营销,年游客量突破500万,超过苏州动物园3倍,小红书“南京美食”笔记量是苏州的1.8倍。
南京更受年轻人欢迎
苏州文旅存在着某种“老龄化危机”,有数据统计,来苏州的游客中,50岁以上占比38%,而南京仅占25%,南京95后游客占比达41%,苏州为32%,年轻游客评价:“苏州园林很美,但拍照发朋友圈不如南京出片”,南京的网红景点更多,夫子庙+老门东的汉服拍摄和夜游经济成熟;牛首山+大报恩寺的现代佛教建筑成了“视觉奇观”;颐和路和 先锋书店是文艺青年的热门打卡地,更受年轻人青睐。
南京交通与区位更有优势
南京的交通更便捷,南京南站是华东高铁枢纽,1.5小时可直达沪杭合,而苏州北站车次仅为南京的1/3,南京旅游人次中,高铁游客占比达62%,苏州仅45%;航空方面,南京禄口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超3100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5,而苏州和无锡共用的硕放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只有1050万,排名全国40名开外;公共交通方面,南京地铁有12条线,运营里程超500公里,里程和客流量均稳居全国前5,景点覆盖率达90%,而苏州地铁只有6条线,运营里程只有254公里。
南京文旅实现对苏州的逆袭,除了自身旅游资源丰富更大气外,与其省会资源集聚也有很大关系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加持,带动了研学旅游和年轻客群,南京从来不是网红,只是现代人再一次发现了历史厚重,多姿多彩的现代南京。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