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近年来,潍坊诸城市立足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密州(诸城古称)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不断加快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如今的诸城,承续着苏轼笔下的山水灵秀,生态为底、红色铸魂、艺术添彩,通过文化赋能,推动文旅交融互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
守护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周末,从青岛来到潍坊诸城障日山景区的赵先生一家人一下车便放飞了自我。俩孩子在山林间打闹嬉耍,赵坤夫妇则一边在山间漫步,一边感叹这里漫山遍野的树木颜色如同油画。“登顶障日山的过程会发现,真是一步一景,实在难得!”青岛游客赵坤说。
障日山主峰海拔461.5米,植被覆盖率约80%,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闻名。山中,悬崖峭壁,林木遍布,泉鸣玉佩,鸟啭笙簧,令游客流连忘返。
今年,诸城市在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的前提下,高标准推进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在山上铺设沥青环山路,修建登山步道和木栈道,打造起供游客休憩的白云茶舍,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等基本配套设施,在全面提升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登山的游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游览体验。
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密州时,在此创作了“密州四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望江南·超然台作》)。任职期间,苏轼游览障日山,见其山形小巧多丘壑,“其状类峨眉”,不禁吟出“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从此障日山又有了“小峨眉山”之称。如今,诸城市立足东坡文化资源,加快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挖东坡文化内涵打造文旅新场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这片自然馈赠的山水画卷,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障日山吸引了不少人来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也从中受益。障日山脚下,万亩茶园、苹果园、葡萄园和草莓园等装点着大地,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开辟了多元化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增添了靓丽色彩。障日山带来的果园采摘热,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让乡村旅游既有“看头”又有“赚头”。
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打卡红色地标,追寻历史印记……连日来,潍坊诸城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臧克家故居等红色景区游人不绝,各地游客纷纷来此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当前,户外露营、农耕游热度持续攀升,我们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游乐园、农耕文化园等连点成线。”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忠说,今年以来,刘家庄社区累计接待游客、社会公益组织等研学队伍1.3万余人次。
琳琅满目的红色文创作品更是“潮”意十足,实力“圈粉”。“这几天‘尽善尽美纸雕灯’基本上成为‘人手一件’的爆款产品了,设计精美,名字也有寓意,大家都很喜欢。”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红色文创展厅服务人员王霞盘点着已翻番的营业额。
作为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臧克家故居迎来红色文旅热潮。臧克家故居通过“百年风雨铸辉煌”主题展览,以文物、文献、场景复原等形式,展现诗人从求学、投身抗战到讴歌时代的人生轨迹。《老马》《有的人》等经典诗作手稿,以及台儿庄战役战地报道原件,成为游客感悟其家国情怀的“精神坐标”。故居推出“诗韵龙城”系列活动,诗歌朗诵会、红色故事讲堂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亲子家庭、研学团队参与。据统计,今年以来,臧克家故居累计接待参观活动490余场次,累计接待人数达26万余人。
诸城市有陈列馆、纪念塔、旧址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资源共计90处。诸城市瞄准当下火热的红色研学市场,推动红色研学与产业同频共振。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规划并推出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三大类9条红色经典特色旅游线路,以及“红色故事讲堂”“非遗代表性项目手工大课堂”等研学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传承红色基因。
嫁接美学基因,激发乡村创造力
走进诸城南湖区蔡家沟村,如同置身油画之中。房屋分布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彩绘遍布院墙,沿着水泥砖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漫步,不时可见美术馆、书吧和咖啡馆等。村民们三五成群,含饴弄孙,笑声不断。如此“世外桃源”,自然引得游客如织。
为了将这里的美景变成艺术作品,各地写生爱好者相继来到这里。当画笔遇见古村时,艺术不再是城市的专属。乡村,正在成为美学的“新田野”。“我们让村民参与进来,教他们画,带他们从事艺术劳动,培养农民画家、农民工匠,艺术介入乡村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依靠艺术致富,需要培育起村里的产业链。”蔡家沟村驻村艺术家张同磊说。
诸城市聚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推进文旅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通过艺术植入乡村让艺术与乡情融合,艺术家与老百姓融合,打造特色IP,以其极具特色的艺术实践,不断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绘就崭新底色。
蔡家沟村还每周六举办文化大集,设置文化展示、文艺表演、打卡体验等7大板块,沉浸式的文创体验,配上农家乐美食、趣味活动,正契合了既要传统回归又有创新延伸的新消费观,填补传统商业所不能比拟的活力和氛围。乡村大集每个集日客流量平均达数万人次,销售额同比增长60%,正成为文商农旅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大集,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诸城市创新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体制机制,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遗迹、传统饮食、民俗节庆、名人轶事、故事传说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激发乡土文化活力。推动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让乡村文化资源“活”起来、乡村旅游消费“火”起来,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发展动力,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新路。
诸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菲菲说,近年来,诸城市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接下来,诸城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市场活力,让美丽自然风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域风情更加璀璨,释放乡村旅游市场更大动能,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张敏敏 潍坊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