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送秋雁,赏秋乐游来巴彦。9月24日,在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秋来冰城 邂逅山河”——哈尔滨秋季旅游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巴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继成诚邀全国各地朋友在诗意金秋来巴彦旅游度假,畅游巴彦古城,尽享秋日美景,共赏这片富饶之地的秋韵华章。巴彦,史称“巴彦苏苏”,满语意为“富贵的村庄”,素有“畜牧大县,富足粮仓;将军故里,英雄之乡;文称江省,凤起松江”之称。
悠悠松江水,浓浓巴彦情。当您驱车沿着滨水大道驶过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古城的秋,便如天边的云缓缓舒展,呈现在面前。摇下车窗,扑面而来的是“稻田画”飘溢出的阵阵稻香。勤劳朴实的巴彦人,以肥沃黑土地为纸,以甜美江水为墨,以农业新技术为笔,绘就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多姿多彩的稻田画卷。登高台金风拂面,观稻浪翻涌成诗。阡陌纵横尽收眼底,炊烟袅袅撩动心弦。穿过金色的田野,便掀开了古城的新时代面纱。游“中兴花海”,百亩花田中步登高争奇斗艳、格桑花铺陈如锦。
古城古韵在,新人开创新时代。四座古城门,喜迎八方客。东西德政坊,赓续百年功。巴彦文化公园昭苏皇后塑像,远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近观温润如玉、皎若明月;凝视之则神思恍惚,如亲见铁马冰河、金人高歌。
两代痴情人,一部民族史。黄信章、黄彦辉两代人坚定一个信念坚守一项事业,子承父业只为建设一个博物馆: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以“弘扬民俗文化,宣讲文物故事”为主题,展区面积5100平方米,馆藏文物4万余件(套),展出1.6万件,现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为人们了解东北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文物支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镇东乡张甲洲红色教育基地,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枪声在巴彦大地回荡,追忆抗日英雄张甲洲弃笔从戎、积极抗日、英勇就义的传奇一生。在壹台山抗联遗址玉皇庙,抚摸残垣断壁,追思抗联战士在这里穿山越岭打游击,追思抗日义士赵春霖为坚守秘密慷慨赴死。在龙江名镇兴隆镇的玉安公园瞻仰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活烈士李玉安雕像,老人家浴血疆场身负重伤,隐姓埋名,无所求取。仰英雄之伟岸,增吾辈之志气。
近年来,巴彦县紧紧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与人文优势,积极构建多元业态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孙继成表示,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农业+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松花江乡优质稻田,打造2000余亩的稻田画景观,形成集观赏、摄影、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新地标。在中兴花海,推出“赏花+采摘”一站式体验,游客可以采摘应季蔬菜、香瓜、品尝“田间直达餐桌”的鲜食玉米;二是强化“文化+旅游”赋能。依托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张甲洲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增强游客文化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创新“活动+旅游”模式。成功举办两届壹台山登山节等品牌活动,融合体育、文化、经贸元素,吸引近2万人参与,大幅提升巴彦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这些举措系统构建了以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形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为巴彦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高云/文 刘玉玺/摄
编辑丨翟晓晨
责编丨郭启迪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刘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