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四十九)赛里木湖纪行
晨曦穿透天山的云层,将第一缕金光洒在赛里木湖的湖面,碎冰般的波光在蒂芙尼蓝的湖水间流转——这颗“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尚未完全苏醒,便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无双道龙踏云而来,墨色龙鳞在晨光中泛着暗金纹路,每一次摆尾都带起清浅的风;祥瑞红凤紧随其后,绯红羽翼掠过草甸时,落下几片泛着霞光的羽瓣,轻触湖面便化作细碎的光晕。二人沿环湖路缓缓前行,既要赏尽湖光山色,更要以笔墨为媒,将赛里木湖的灵秀与国泰民安的祈愿,刻进这方天地间。
行至东门月亮湾,木栈道旁的白色石滩如碎玉铺就,湖水在此处拐出一道柔美的弧线,阳光穿透晨雾,让湖面的蓝愈发澄澈。无双道龙驻足观景台,指尖轻捻,一缕云雾便化作墨色笔锋,在空气中虚写诗句:“晨雾裁纱覆碧湾,石滩留白映天颜。云光入水三分软,山色凝湖一寸闲。”祥瑞红凤立于栈道栏杆上,翼尖轻点湖面,激起一圈涟漪,应声和道:“航拍银翼穿云过(已提前向景区报备),镜里湖光逐浪还。最是东方初日起,一湾翡翠落人间。”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相机快门声,几位背着专业设备的摄影爱好者正对着湖面调整参数,其中一位戴渔夫帽的摄影师抬头笑道:“您二位这诗句,比我镜头里的风景还传神!”红凤闻言轻啼一声,羽瓣飘落肩头,引得众人纷纷举起相机,将龙凤与湖景同框定格。
沿湖前行三公里,便到了亲水滩。六月的滩涂边,金莲花正成片绽放,粉白花瓣映着湖水,将岸边染成一片温柔的粉。几只疣鼻天鹅正低头啄食水草,幼鹅扑腾着翅膀在母鹅身边打转,偶尔有天鹅伸长脖颈,发出清脆的鸣叫。无双道龙从袖中取出提前准备的无盐饼干,掌心摊开时,饼干碎屑随风轻扬,一只胆大的天鹅立刻游近,喙尖轻触他的指尖,引得周围游客发出小声的惊叹。“碧波漾漾引天鹅,曲颈梳翎影自和。碎食轻抛添雅趣,生灵相契乐多多。”道龙吟罢,身旁一位带着孙女的老奶奶正举着手机录像,小女孩攥着奶奶的衣角,小声说:“奶奶,龙叔叔和天鹅说话呢!”红凤见状,展开羽翼轻轻扇动,带起一阵花香飘向女孩,笑着续诗:“金莲花绽映清波,白羽凌波若雪娥。莫道人间无仙境,此滩风物胜银河。”老奶奶连忙道谢,说要把这段视频发给远在外地的儿子,让他也看看赛里木湖的灵气。
正午时分,阳光渐烈,龙凤二人循着指示牌来到点将台。此处地势偏高,视野开阔,远处雪山连绵如白玉屏障,近处松树林立,风穿林间时发出簌簌声响。传说这里曾是成吉思汗大军点兵的地方,如今观景台旁还立着一块石碑,刻着“点将台”三个苍劲大字。二人寻了一处树荫下的石桌坐下,取出随身携带的馕与哈萨克族特色奶酪,刚咬下一口,便见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提着铜壶走过,为首的姑娘头戴银饰,笑着递来两杯奶茶:“远方的客人,喝杯奶茶解解暑吧!”无双道龙接过奶茶,暖意顺着指尖蔓延,望着远处雪山与湖面相接的天际线,吟道:“点将台高忆旧尘,旌旗曾卷雪边云。奶茶暖透心间意,更见民风朴且真。”红凤轻啜奶茶,品味着奶香与茶香的交融,接道:“松涛似诉当年事,湖浪如传往日勋。今日登临观盛景,山河无恙四时新。”姑娘们闻言,围着二人唱起了哈萨克族民歌,歌声与松涛、湖浪交织,让点将台的历史厚重中多了几分鲜活的烟火气。
午后的西海草原是另一番景象。无边无际的绿毯上,金雀花、龙胆花、野蔷薇肆意绽放,黄的明艳、紫的沉静、粉的娇嫩,风一吹便掀起一片花浪。几位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马蹄扬起的青草碎屑带着泥土的芬芳;毡房旁的牧羊犬趴在地上,警惕地望着偶尔掠过的飞鸟。无双道龙踏云低飞,龙爪轻拂过草尖,带起一串露珠,落在花丛中便化作晶莹的光点。“西海草原铺绿绸,野花争艳满坡头。风吹草动翻金浪,云卷云舒映碧流。”他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引得牧民们纷纷抬头,一位白发老爷爷骑着马靠近,指着远处的羊群笑道:“小伙子,你看那羊群,像不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红凤展开羽翼,在花丛中翩跹,蝴蝶围着她的羽翼打转,她笑着和诗:“牧笛悠扬随风远,羊群散漫逐云游。草原六月风光好,惹得仙禽忘旧丘。”老爷爷听了,从马背上取下一把冬不拉,即兴弹奏起来,琴声悠扬,与龙凤的诗句相映成趣,路过的游客们也停下脚步,跟着节奏轻轻拍手。
傍晚时分,龙凤二人来到松树头。要登顶观景台需徒步两千余米,石阶旁的松树长得笔直,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刚走了一半,便见一位背着登山包的少年坐在石阶上喘气,额头满是汗水,手里还攥着一张景区地图。“小朋友,需要帮忙吗?”红凤落在少年身边,翼尖轻触他的额头,一股清凉的气息瞬间驱散了疲惫。少年惊喜地睁大眼睛,连忙点头:“谢谢凤姐姐!我想登顶拍雪山花海,可走得有点累了。”无双道龙伸手扶起少年,陪着他慢慢往上走,边走边说:“登顶后能看到赛里木湖全景,夕阳下的雪山会变成金红色,特别美。”少年听了愈发期待,脚步也轻快了许多。终于登顶时,夕阳正缓缓下沉,将雪山染成鎏金,湖面波光粼粼,花海在暮色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振衣千级上松巅,俯瞰平湖万里天。雪山映日披金铠,花海铺霞落彩毡。”道龙吟罢,少年立刻举起相机,对着眼前的美景按下快门,兴奋地说:“太壮观了!这张照片一定能拿摄影比赛一等奖!”红凤望着少年雀跃的模样,轻声续道:“暮色初临添雅韵,晚风轻拂送清妍。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离开松树头时,天色已暗,网红S弯公路上亮起了路灯,暖黄的灯光沿着公路蜿蜒,与湖面的星光交相辉映。偶尔有车辆驶过,车灯在路面划出两道光轨,很快又融入夜色。无双道龙望着这现代与自然交融的景象,吟出第七首诗:“长堤九曲绕湖行,夜色初临路灯明。车影流光追月色,水波映彩伴星程。”红凤靠在他身侧,望着远处毡房透出的灯火,轻声和道:“弯道蜿蜒藏画意,晚风温柔动诗情。赛湖一路皆风景,不负今宵此段行。”此时,一辆房车停在路边,车主正支起小桌准备晚餐,见二人路过,热情地邀请他们品尝刚煮好的手抓饭,饭香混着湖风,让夜色中的赛里木湖多了几分暖意。
次日清晨,龙凤二人决定在亲水滩旁的开阔地带书写“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工作人员提前铺好两米四长的宣纸,研好浓墨,消息传开后,游客们纷纷聚拢过来——有带着孩子的家庭,有背着相机的摄影团队,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当地人,还有几位研学旅行的学生,不一会儿便围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无双道龙深吸一口气,提起特制的大毛笔,墨汁在宣纸上落下的瞬间,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起笔时笔锋厚重,如龙抬头般威严;行笔时婉转流畅,似龙身盘旋;收笔时一笔反八拖尾,墨色渐淡,如长龙入海,气势磅礴。
“泼墨挥毫气势雄,龙姿跃然纸屏中。一笔反八藏妙韵,引得众人赞巧工!”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率先吟出诗句,他手持折扇,正是昨日在点将台相遇的文化学者,“这龙字不仅有形,更有神,把咱们中华文化的精气神都写出来了!”旁边一位研学学生举着笔记本,激动地接道:“龙鳞藏锋,龙尾飘逸,老师常说‘字如其人’,这龙字里满是正气!我也来和一首:‘赛湖之畔遇真龙,墨香伴着湖风浓。今朝得见惊天笔,此生难忘此段逢!’”人群中响起掌声,一位带着女儿的母亲抱着孩子,轻声吟道:“稚子围观瞪眼眸,龙字磅礴入心头。愿借祥龙施雨露,岁岁丰年乐无忧。”她的女儿伸出小手,想要触摸宣纸上的龙字,红凤见状,轻轻扇动羽翼,一缕霞光落在孩子掌心,化作一个小小的龙形印记,引得孩子咯咯直笑。
此时,几位身着哈萨克族服饰的姑娘提着铜壶走来,为道龙递上茶水:“龙先生,您辛苦了!这龙字写得好,我们哈萨克族也相信龙能带来风调雨顺!”其中一位姑娘笑着吟道:“游客同心赞笔功,欢声笑语满湖东。龙凤同临呈吉兆,人间处处沐春风。”道龙接过茶水,向众人拱手道谢,此时阳光正好洒满宣纸,龙字仿佛拥有了生命,在湖光山色间熠熠生辉——这一笔,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现,更承载着“龙凤呈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龙佑华夏”的美好祈愿。游客们纷纷上前与龙字合影,研学学生们围着老者讨论龙字的笔法,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湖面的天鹅也游近岸边,仿佛在欣赏这人间盛景。
日暮时分,龙凤二人即将踏云离去。回望赛里木湖,夕阳将湖面染成橘红色,金莲花在晚风中点着头,游客们的笑声仍在空气中回荡,那幅“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被工作人员小心卷起,准备送往景区文化馆珍藏。祥瑞红凤轻展羽翼,吟出一首《卷珠帘》作结:“赛湖碧,晨雾散,天光云影相伴。龙凤巡湖,诗酒趁华年。一笔龙字惊众,祈国泰,风调雨暖。人尽叹,此景此情,难忘今朝见。 离歌浅,云路远,犹忆碧波千万。岁岁年年,愿此湖常暖。不负人间仙境,留雅韵,流传世间。待来日,再踏祥云,重游这方天。”
歌声落时,龙凤二人的身影渐渐融入晚霞,龙鳞与凤羽的光芒在天际线上留下一道浅淡的印记。而赛里木湖的碧波依旧荡漾,那首《卷珠帘》的余韵,那笔龙字的墨香,还有游客们的欢声笑语,都化作了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记忆,永远诉说着龙凤呈祥的祥瑞,与国泰民安的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