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依托隋唐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探索“影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系统推进文化、影视、旅游、科技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泗县特色的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新路径。
坚持规划引领,锚定影旅融合发展新方向
泗县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将其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行系统谋划。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级智库资源,依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电影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开展《影旅融合助力文旅支柱产业新质发展》课题研究,组建跨部门、跨领域专家咨询组,深入调研泗县文旅资源现状和发展瓶颈,明确“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五年成业”的发展节奏,为影旅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指引。另一方面,高起点策划举办首届“影旅融合”文化创意系列活动,围绕IP打造、数字艺术、文创产品、美食文化、影视短视频等五大板块,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优秀作品,搭建文化创意与产业转化对接平台,全面提升泗县文旅品牌影响力。
聚焦创意转化,构建影旅融合产品新体系
坚持以文化为魂、以创意为核,推动运河文化资源向现代文旅产品转化。
打造特色IP形象体系。邀请故宫文创团队、中国美术学院毕学锋教授等知名专家,牵头开展泗县官方文旅IP形象系统设计,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泗州戏、药物布鞋等本土元素,创作具有市场亲和力和文化辨识度的IP形象,并同步开发标准化应用指南,为后续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推动非遗创新。积极对接文旅部非遗司,加快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申报工作,同步推动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数字内容创作和美食体验开发,实现非遗与当代生活的创新连接。
发展数字文旅体验。与保利文娱科技等专业机构合作,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开发大运河数字资产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线上博物馆、数字导览等新型文旅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
强化产业联动,培育影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着力推动影旅融合与相关产业深度互动,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推动文旅与农业融合。以“金丝绞瓜”等特色农产品为媒介,通过创意美食研发、包装设计升级和短视频推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推动文旅与商业融合。结合影视场景打造,改造提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空间,引入知名设计师参与地标建筑和商业空间设计,打造集零售、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推动文旅与节会展赛融合。积极筹办电影节展、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文创大赛等高水平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电影人、创意设计师参与泗县文旅开发,提升泗县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传播机制,塑造影旅融合品牌新形象
构建“中央媒体+社会媒体+本地媒体”协同发声的立体化传播矩阵。一方面,推出泗县文旅专题报道和人物专访,树立产业标杆,扩大品牌影响。另一方面,加强与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合作,围绕#我的中国我的大运河#等话题开展互动传播,推出系列短视频、数字海报等新媒体内容,提升泗县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和好感度。截至目前,相关活动累计曝光量已超过8000万次,有效实现了“小投入、大传播”的效果。
注重持续发展,完善影旅融合保障新机制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影旅融合全过程。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在资金扶持、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推动项目建设。将朱山片区开发纳入年度规划重点,计划通过艺术微景区打造、影视内容植入、网红打卡地建设等方式,打造泗县文旅新地标。
健全版权保护机制。建立涵盖IP形象、设计作品、影像音乐等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采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数字确权,保障创作者权益和产业发展安全。
下一步,泗县将继续深化影旅融合发展的系统设计和创新实践,加快推进朱山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从“活动引领”向“生态构建”深化,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泗县经验”,为全市乃至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单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