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热土,集历史厚重、山河壮丽与红色精神于一身。近期,“美丽河北调研团”深入正定古城、山海关、坝上草原与西柏坡等地,挖掘其独特魅力,体验人文情怀,为我们展开一幅立体生动的“美丽河北”画卷。
古城风华:
正定,一座活着的古建博物馆
走进正定古城,第一脚踏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瞬间与千年前的时光相连,耳畔似有历史的回响轻轻萦绕。这座被誉为 “活着的古建博物馆” 的城池,绝非砖瓦简单堆砌的遗迹,而是流淌着千年文脉、充满生命力的文化载体。
开元寺钟楼,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矗立。每当钟声响起,那浑厚悠远的声响仿佛能穿透时光,将盛唐的气象与今日的繁华串联,让人在袅袅余音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绵长。
正定古城
雄关如铁:
山海关,长城之首的家国情怀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雄踞燕山与渤海交汇处,凭借险要地势扼守交通要道,是长城东起点当之无愧的军事奇迹。
行至山海关下,抬头望去,城墙巍峨、城楼高耸,雄关如铁般坚毅。风卷旌旗,猎猎作响,瞬间将人带回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同行的调研团成员不禁感慨:“以前只在课本上读到‘天下第一关’,今日亲身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山海之间,家国万里’的壮阔与豪情。”
当晚,我们偶遇一位皮影戏老艺人。昏黄灯光下,他布满皱纹的双手灵活操控着皮影,在幕布上演绎着一段段经典故事。“这戏在我们家传了六代,我说什么也不能让它断在我手里。”老人的话语朴实却坚定。那一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文件中冰冷的词汇,而是老艺人用一生坚守诠释的温度与责任。
草原诗画:
坝上,离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
坝上草原,作为连接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绿色走廊,既有壮阔的自然生态风光,又蕴含着浓郁的草原民俗文化,二者交相辉映,成就了这片独特的土地。
驱车北上,一进入坝上草原,眼前的景象便令人震撼:无边无际的绿草如柔软的绿绸,一路铺展至天际线,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闪电湖如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在草原之上,似初春惊雷划破大地,湖面倒映着流云的变幻与飞鸟的踪迹,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
我们乘坐高空缆车缓缓滑过草甸,微风从耳边掠过,裹挟着青草的清新与野花的芬芳,让人身心舒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也带动了生态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发展,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的坝上,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 “绿水青山” 切实变成了滋养一方百姓的 “金山银山”。
红色圣地: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座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村庄,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西柏坡。走进中共中央旧址,低矮的土坯平房、朴素的木质桌椅、简陋的办公设施,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朴实,却承载着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瞬间让人内心涌起强烈的崇敬与感动。
更令人动容的是,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今年已是她第十次来到西柏坡,当被问及为何多次来到这里时,老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缓缓说道:“这是一种情怀。”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尽了老一辈革命者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深厚情感。
河北,不止是守护首都的京畿门户,更是一座汇聚文化宝藏与自然馈赠的宝库。在这里,我们能读懂中国千年历史的沧桑变迁,能邂逅草原、雄关、古城交织的诗意风景,更能感受到红色精神与非遗文化代代相传的力量。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既是燕赵大地之美的见证者,更应成为这份珍贵财富的传承者与守护者。我们可以主动走进河北的历史古迹与红色圣地,通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用文字、影像记录下河北的魅力与变迁。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身边人分享河北的文旅资源与精神内涵,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价值;更要将燕赵大地上的坚韧、坚守与担当融入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文化遗产、践行生态理念,让燕赵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文化传承与地方发展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力量。
来源:河北师大数科新青年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多彩旅行·畅游河北##千年燕赵风,一程河北行##相约旅发看邢台##河北到底哪里美##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