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八梯
重庆去过几次,距离最近是2020年7月一次,那时尽管还是“疫情”期间,但重庆的景点也基本处于开放。应该说重庆市中心,该玩的地方都去过。
本月初,又到重庆一次,主要办事,为了交通方便,我预定在地铁较场口中兴路附近住宿。按“导航”我从11号口出站,突然看到都是复古巷子和充满韵味的店铺,像进入“古镇”,后来了解,这里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据说是2021年9月30日建成开放。难怪上次到重庆没有听到过这个地方。
十八梯其实原来是连接渝中半岛山顶(通远门)与长江码头(下半城)的陡峭石阶,因共有18段台阶得名,曾是重庆主城区最古老、最典型的山城步道,与重庆齐名八百年。
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这里是重庆入川的门户,商贸繁荣,十八梯作为连接上下半城的通道,周边聚集码头工人、挑夫、小贩,形成重庆最早的“平民CBD”,茶馆、吊脚楼、老字号林立。见证了重庆的历史变迁。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八梯建筑老旧破损,户不避雨、棚户丛生,生活居住条件落后、环境恶劣。因此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开始对十八梯实施保护性重建。
现在建设完成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占地约88亩,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依托重庆"母城"文化旅游资源,借助十八梯原有"七街六巷"城市肌理,集成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将其打造成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目前也是重庆市内一处极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十八梯地名来历充满了神秘的传说。有人说,它得名于明朝时期一口距离居民区十八步的老井,人们在此打水饮用、挑水洗衣;也有人认为,清朝时期修建的石梯小路,因上下两端坡度大,阶梯分为十八段,每段有平台供行人小憩,故而得名。无论哪种说法,十八梯都与重庆的山城地貌紧密相连,承载着无数市民的日常生活。
现在各大城市都在搞中心城区复建或仿古街区,但大多是走在青石板上。而在这里地势险峻,纵横交错的小巷,上下坡度较大。这里依托山势重建的巴渝传统建筑,层层叠叠如“空中楼阁”,爬坡上坎、可以实地体验“一楼是小巷,到十一楼还是小巷”的魔幻地形。
由于住的近,据说夜景也不错,我早晚各去一次,但感觉相当“疲劳”。想不到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走路,需要有爬山的体力,不但轻装,还要穿着舒适的鞋。要读懂重庆“爬坡上坎”的生命力,十八梯,无疑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十八梯有着古老的木质建筑、青石板铺就的巷道和古朴的民居,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和店铺,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氛围。此外,十八梯的夜景和现代元素也为其增添了不少魅力。夜幕降临之时,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沿途灯光亮起,微光树影交织,静谧安详之中,仿若穿过天上的街市,径直走入渝中母城的过往岁月。
当然现在旅游区不可缺少就是美食,这里有:火锅、茶颜悦色、板凳面、鸡丝豆腐脑、大葱肥肠、拇指生煎包、芋泥蛋糕冰等,让你一眼心动、味蕾极大满足。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领略到独特的山城风貌、了解重庆历史文化和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绝佳选择。
由于岁数大,走路就是爬山,体力有限,再加上白天炎日高照,气温高达30多度,一路冒汗,晚上气温不降,尽管没有逗完,也算走马看花。
图:景区内有家咖啡馆,旁边有寄信服务,加盖日戳,记下这次游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