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国庆假期进入倒计时,文旅市场迎来政策密集发布与消费热潮预热的双重节点。上周,从国务院的市场监管新政到地方千万级消费券的追加投放,从非遗文创的沉浸式体验到喀斯特地貌的科技演艺,文旅行业呈现出"监管升级筑底线、消费补贴燃热度、科技文化创场景"的鲜明特征。
最新政策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办函〔2025〕95号),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大数据杀熟、强制捆绑消费等突出问题,建立跨部门联动治理机制。通知明确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12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事后追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划出三条"红线":一是严禁在线旅游平台滥用算法优势实施价格歧视,要求平台公示定价规则并建立投诉快速响应机制;二是严格景区"动土报备"制度,对涉及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实施更严格审批;三是强化旅游用地监管,对违法占用耕地发展旅游项目实行"零容忍"追责,情节严重者将纳入失信黑名单。政策同时强调要完善旅游投诉"一口受理"机制,2025年底前实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与12345热线数据互通,提升消费者维权效率。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文旅部同步推出消费激励政策。9月18日启动的"百城百区"文旅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国庆期间全国将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覆盖2.5万场文旅活动。补贴采用分级满减模式,广东、上海等地推出"满1000减200"等五档优惠,可叠加景区套票与夜间演出折扣。政策发布后市场反应热烈,数据显示入境游订单环比增长40%,北京故宫、上海迪士尼等热门景区咨询量激增200%。
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消费月期间将协调中国银联、主要在线旅游平台推出支付满减优惠,并针对入境游客优化支付便利措施。山东、河南、浙江等省份已同步推出配套政策,形成"国家补贴+地方配套+平台让利"的消费促进矩阵。

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地中呈现出精细化、差异化特征。福州市在9月17日宣布追加超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与前期发放的补贴形成叠加效应。本次追加的消费券通过携程、美团等平台发放,覆盖177家文旅商户,其中700万元专项用于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文旅消费,采用"主城区8折、县区7折"的分级补贴策略。
福州创新推出"票根经济"模式,将文旅消费券与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联动,游客凭电影节展映票根可免费领取文创产品或参与闭幕式门票抽奖。同时联合建设银行推出数币满减优惠,形成"政府补贴+平台折扣+数币优惠"的三重让利机制。为提升消费券使用效率,福州还发布55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红色旅游、影视打卡、温泉康养等主题,引导游客精准使用补贴。

广东省则延续"金秋文旅消费季"政策效力,9月17日宣布将2000万元消费券发放期限延长至11月20日。与首轮发放相比,新增"非遗体验专线"补贴,游客参与广绣、榄雕等非遗体验项目可享额外8折优惠。广东省文旅厅同步发布"AI+文旅"应用场景孵化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景区导览、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要素保障方面,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9月15-21日公开征求《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管理规定》意见,推出三项突破性措施:一是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不少于10%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二是允许农用地在旅游旺季季节性转化为公共停车场,实行"弹性供地";三是明确矿山修复土地可建设非永久性旅游设施,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这一政策为乡村旅游解决用地难题提供了制度创新样本。

热点事件
创意云南文博会:非遗活化的沉浸式表达
9月17-21日,2025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其中13号馆"非遗美学空间"成为最热门展区。该展区汇聚16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与20家文创企业,通过"静态展示+动态体验+科技互动"的方式,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生机。
展区内6米长的风筝打卡墙由云南风筝传承人耗时三个月制作,融合16州市民族图案元素,成为观众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环滇旅居"香气系列文创产品首次亮相,将昆明、大理等16州市的自然风情转化为独特香氛,配合AR技术实现"扫码闻香"的新奇体验。变色云子围棋则通过温度感应技术,让棋子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不同色泽,传统博弈游戏增添科技趣味。
展会期间开展的20余项互动体验活动人气爆棚,扎染制作、唐菓子DIY等体验项目日均接待超300人次,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观众深度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数据显示,展会日均接待观众超1.2万人次,非遗文创产品现场销售额达860万元,意向合作金额超3000万元,展现了非遗产业化的广阔前景。

宜宾《石海长歌》:地质奇观的科技演绎
9月19日,宜宾兴文石海景区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石海长歌》正式运营,这是全国首个以喀斯特地貌为载体的实景演艺项目。项目投资1.2亿元,采用全息投影、声光矩阵等前沿技术,将5.6亿年的地质变迁与僰人历史浓缩为70分钟的视听盛宴。
《石海长歌》颠覆传统演艺模式,巧妙利用兴文石海特有的石海涌浪奇观作为天然舞台,通过光影技术在岩壁上投射流动的历史画卷。演出创新采用"行进式躺游"观演方式,游客躺在特制观景垫上,随剧情推进缓缓移动,在星空下沉浸式体验地球脉动与生命演化的壮美历程。首演当晚,1200名观众不时为震撼的视听效果发出阵阵惊叹。
同步推出的还有《僰影寻踪》秘境剧本游和《逍遥宴》溶洞餐秀两大配套项目。《僰影寻踪》采用"实景解谜+AR互动"模式,串联悬棺、天坑等10处文化地标,游客通过手机APP接收任务,在探索中解码古僰文明。《逍遥宴》则依托亚洲最大溶洞群打造"移动式"苗疆风情宴,游客在钟乳石秘境中品尝苗家酸汤鱼等特色美食,同时观赏非遗歌舞表演。
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引入智慧导览系统、建设地质科普馆,实现地质知识与AR技术的深度融合。交通网络也同步优化,新增无人驾驶观光车、空中缆车等项目,立体化呈现石海全景。《石海长歌》的成功推出,标志着兴文石海从传统观光景区向"全天候、深体验"的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为国庆假期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结语
本周文旅行业动态清晰展现出"监管筑底、政策激励、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的发展逻辑。国务院12部门的联合监管新政为行业划定行为红线,而3.3亿元消费补贴则精准激活市场活力,这种"刚柔并济"的政策组合拳,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又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
地方实践中,福州的"票根经济"、广东的非遗补贴、泉州的用地创新,体现了政策落地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而创意云南文博会和宜宾夜游项目的成功,则证明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文旅创新的核心路径,能够创造出超出预期的消费体验。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在政策护航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文旅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消费高峰。未来,如何将短期消费刺激转化为长期产业竞争力,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传播效能,将是文旅行业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但可以确定的是,规范发展与创新突破的平衡,将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信息来源附录
1.醉美和静:http://m.toutiao.com/group/7550541070610727451
2.爱叨叨的小李:http://m.toutiao.com/group/7551257425395876391
3.闽南网:http://m.toutiao.com/group/7550888917881471497
4.南方+客户端:http://m.toutiao.com/group/7551000359805534762
5.泉州市人民政府:https://www.quanzhou.gov.cn/zfb/hdjl/myzj/index_9035.htm?id=22837&type=2
6.中国日报网:http://m.toutiao.com/group/7551782519914496538
7.宜宾文旅:http://m.toutiao.com/group/755167416067881425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http://www.mct.gov.cn/whzx/qgwhxxlb/gd/202509/t20250917_962241.htm
9.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fuzhou.gov.cn/zwgk/gzdt/rcyw/202509/t20250917_5079153.htm
10.新京报:http://m.toutiao.com/group/755099849724847775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