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池梦蕊)9月23日,“花开北京·金桂飘香”2025北京桂花文化节暨颐和园第二十四届“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在颐和园开幕,本次活动同时联动包括香山公园、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海淀公园在内的十大公园共同举办。作为“花开颐和 园启万象”颐和园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在颐和园集中展出百年古桂、精品桂花及三角梅等大型花木230余盆、组合盆栽28个、北派盆景及菊花盆景等58盆,花卉展摆面积约7000平方米,分布在园内各大门区及核心景区,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的金秋文化盛宴。
据了解,今年颐和园桂花文化节将于9月23日至10月12日举办。由于2025年中秋节时间相对偏晚,为让游客在中秋国庆黄金周期充分感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古典意境,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专门运用花期调控技术,通过精准高温干预,适度延迟桂花盛花期,全力为游客呈现一个完美的中秋赏桂景象!据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花期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今年为延迟桂花开放,自8月初起,园艺师在桂花进入温室、花芽初步形成时,便及时采取高温控制措施,有效延缓花芽分化进程。同时,通过严格湿度管理、及时清除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通风,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等多项举措,最终确保桂花于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期盛放,与游客见面。
桂花文化节期间,游客可在颐和园各大门区、仁寿殿、乐寿堂、耕织图等核心区域,欣赏到包括百年古桂、中青桂及应季花卉在内的230余盆精品花卉,香气馥郁,沁人心脾。本届活动还联动十家公园共同参与,通过各级公园的广泛协作,打造一场覆盖全市的金秋赏桂盛会:香山公园呈现36盆多品种盆栽桂花;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摆放150余株盆栽桂花香飘满园;国家植物园(北园)集中展示金桂、银桂、丹桂三大桂花品种群;玉渊潭公园于樱花园草坪区布置精品桂花,各具特色、遥相呼应。
记者在颐和园东宫门内看到,前来赏桂的游客络绎不绝,桂花盆栽前聚集了大量摄影爱好者,香甜的桂花气息弥漫四周,为古老的皇家园林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本届文化节上,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化身桂花科普“趣味课堂”,公园围绕桂花的植物学特性和传统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了6项主题科普体验活动。在科普讲师的带领下,游客们循着桂香探索桂花之美、桂花之韵、桂花之趣、桂花之意,沉浸式感受“桂花味的秋天”。在“桂植方寸”生态盆栽种植活动中,颐和园百年桂花专业养护专家的指导让游客们收获满满。大家捧着小巧的桂花幼苗,仔细辨认根系与枝叶特征,听专家讲解不同季节的浇水频率、土壤配比,还学会了如何通过修剪塑造植株形态。原本对“养桂”一窍不通的游客,不仅掌握了科学养护知识,更从桂花造景的艺术美学中,读懂了这一植物品种独有的生态之美,亲手栽种的盆栽也成了“能带回家的独特记忆”。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桂花文化节特别推出的“文心雅韵”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展,自9月23日起在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正式面向游客开放,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集中呈现苏州古典园林的书条石拓片、苏派盆景和传统插花作品三大板块,其中包括留园、网师园等苏州名园的历代书条石拓片10余件,以及5件精品苏派盆景作品。这些展品系统诠释了苏州古典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理念与江南文人艺术的雅韵。
在国庆期间,颐和园内的两个主题花坛成为另一大景观亮点。位于颐和园博物馆西侧的“龙御华光”花坛,以东方祥龙为魂、盛世宫灯为韵,红金主色调彰显华贵气象,牡丹与桂花簇拥龙身,寓意国运昌隆。十七孔桥东侧湖边的“湖山方胜”花坛,则以中国传统方胜纹为框景,巧妙融合“两船并行”的几何意象与“胜利祥瑞”的文化寓意,借园林框景手法,将远处湖山纳入画中,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我”的诗意体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留影。
赏桂小贴士:
颐和园第二十四届“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3日至10月12日
赏桂点位: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耕织图景区及主要门区沿线
桂花香味最佳时间:每日清晨及傍晚香味最浓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