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毕业来坪山创业的李凯迷上了坪山河畔的骑行时光,“在这里,‘宜居’不是一个抽象指标,而是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是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在他看来,这种“紧张科研与诗意栖居”的平衡感,比任何人才补贴都更具吸引力。

一条条慢行步道,串起沿线山水风光,串起居民惬意生活。
坪山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不断完善区域慢行交通系统,全长16公里的坪山河碧道工程已破土动工,未来将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水休闲长廊。
今年,坪山将新建、改造碧道、绿道15公里以上;推进马峦山越野骑行路线建设,新增骑行道5公里以上。“十四五”期间,坪山将新增超过70公里慢行道,建设完成约79公里的滨水碧道,让人们在自然景观中拥抱生活、诗意栖居。

宜行宜游
构筑绿色“慢行友好”交通网
高架桥上,科技感十足的“云巴”从空中驶过街道;地面路上,无人驾驶“萝卜快跑”灵活穿梭……霓灯闪烁、科幻带感,构筑成坪山具有“赛博朋克”气质的城区风景。

科技感满满的生活中,绿色和自然也在坪山触手可及。坪山河、燕子岭公园等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城市和谐相融,生态绿肺持续优化,营造都市人追求的“诗与远方”。
带有“赛博朋克”气质的科技城区和绿色怡人的田园都市,以慢行系统为连接,这对异质事物在坪山这座未来之城和谐融为一体。
去年,坪山区综合慢行系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以“亲近坪山,感受幸福”为总体目标愿景,融合全域自然生态、公共开放、道路交通等空间,适配“出游、生活、交通”多元慢行需求,打造760千米多极网络连续一体的高品质慢行网络。
在规划设计中,坪山重点考虑慢行道与河岸的空间联系和衔接,打造便民利民的滨河慢行系统,提升了滨水慢行系统的连贯性。
沿着文祥路、文远路直走,来到坪山河湿地公园,慢行其中,一步一停,大片绿色闯进眼里。在这里,居民彭薇登上坡道眺望,将坪山河的美景尽收眼底,“微风吹拂在脸上,感受着岁月静好,格外舒心。”

文祥路、文远路在设计中注重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精细化布局,通过台阶、坡道等设施加强与坪山河绿道的联系,串联起河边绿地及湿地公园,打造蓝绿交织、互联互通、多元复合的城市滨水空间。
以人为本
打造“全龄友好”慢行空间
“好久没放松了!”这个周末,居民郑剑带着一家人到马峦山郊野公园游玩。沿着河边人行道漫步,凉爽的风扑面而来,山林溪水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偏爱”。
以往,前往马峦山郊野公园的游客,需步行穿越河道土路。近两年来,坪山新建一条河边人行道,仅历时12天完成3.5米宽、200米长的慢行系统主体工程,打通居民到公园的“最后一公里”。
在慢行交通建设上,坪山打造全龄友好慢行空间,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出行需求,编制出台《坪山区城市道路设计指引》,构建以人为本、安全舒适、骑行友好的过街体系——
作为坪山大道的门户,坪山大道南段人行天桥采用璀璨之星的设计理念,两侧设置了垂直电梯,梯道创新安装了自行车助力系统,极大减少推行难度。
打造儿童友好城区,坪山在中山中学等试点建设一批“学童通道”,在光祖中学等周边交叉口配设智慧斑马线和自发光地面道灯,在深圳高级中学东校区等推广建设风雨连廊。
如今,坪山交通发展理念已从“以车为本”转变到了“以人为本”。
坪山中心公园内,每天早晚人流络绎不绝。这个融合了多种青年热潮元素的公园,从开放之日起就凭借着超高人气火速出圈,成为运动爱好者的乐园和家长“遛娃”的好去处。“我一天至少来两趟,早上自己来晨练,傍晚带着孩子来运动。”36岁的曹志杰是这里的常客。

坪山
一座科技感和诗意并存的创新城区
未来可期
内容来源:南方+
编辑:陈颖玑
责任编辑:马屹昌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