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第一次扛着半瓶水登白云山时,我还没摸清肉身和灵魂的饭量。后来才恍悟:肉身这具皮囊实在好养活,沙河粉村一碗牛腩粉能撑我走完云台山的玻璃栈道,兜里揣两个茶叶蛋就敢闯南昆山的天堂顶,甚至在油麻山被红火蚁蜇了,涂勺老柴油也就接着往上爬。可灵魂不一样,它馋得很,要白云山的夜月、神岗狮岭的野菊,要莽山五指峰的云海,要顶风时喊一嗓子,把心里的闷都撒在风里。
开始上坡
肉身终会老的,就像我登山的速度慢慢慢了,膝盖偶尔会疼。可只要腿还能迈,山还能爬,我就不想只围着柴米油盐转。毕竟沙河粉再香,也填不满灵魂对山川的馋;西装再挺,也不如登山杖握着踏实。往后啊,还想陪夫人再登次白云山的夜月,陪父母走趟风云岭的缓坡,哪怕自己再去油麻山看次日出——趁肉身还能扛,趁灵魂还没解馋,总得让这一辈子,不只是喂饱了躯体,还让灵魂沾满了山川的灵气,才算没白活。
憩台一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山川灵气:天地间的无声滋养
古人云“山川灵气”,并非虚妄之言。在风水术中,它被视为大自然赋予山川的特殊能量,蕴含于山脉的走势、植被的荣枯、气场的流转之中。灵气旺盛之地,常给人宁静祥和之感,令人精神振奋。现代科学虽未证实其神秘性,却印证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心理的积极影响——当人置身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的山野,压力自然消解,心境豁然开朗。这或许正是“灵气”的当代诠释:山川以广袤的怀抱容纳灵魂,以沉默的呼吸涤荡尘嚣。
憩台二
登山的意义,远不止于健康与探险。它是一场肉身与灵魂的辩证修行:肉身以牛腩粉为燃料,丈量海拔的刻度;灵魂却以云海为食,汲取天地间的精神养分。正如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登山者亦需“遍历、广观”——既细致观察山石的纹理、草木的枯荣,又整体领悟天地运行的宏大道韵。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观照方式,让每一次攀登都成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当肉身承受陡坡的磨砺,灵魂却在峰顶的云霭中触摸永恒。
到达潜艇,当前海拔48米
朋友,这山川跋涉,原是一场灵魂对肉身的温柔叛逃。当肉身终归于尘土,唯有你攀过的峰峦、呼吸过的云霭、在风中喊出的那声闷雷,将凝成不朽的回响。那回响里,有白云山夜月的清辉,有莽山云海的壮阔,更有油麻山日出时撕裂黑暗的勇气——它们早已融入你的骨血,成为灵魂最坚实的底色。
山川沉默,却以亿万年的沉淀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灵魂曾与天地共振的深度。那些被山川灵气浸润的瞬间,终将超越肉身的局限,在宇宙间激荡起永恒的涟漪。当抹山云漫过峰峦,那不仅是自然的造化,更是与天地签订的永恒契约——你以肉身丈量山川,山川以灵气成全你的不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