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二天(6月29号),我们计划走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期待,尤其我,简直把“独库公路”当成了“最美景色”的代名词了,一直为上次去南疆只走了一小截而遗憾呢。
大班长的行程规划是“独山子—独库北段—乔尔玛—唐布拉百里画廊——孟克特古道”。
因为独库公路有夜间施工路段,白天放行通车的时间延迟到上午10点,所以我们8点40出发,9点40左右到达乌苏驿排队,大概10点20车流才动起来。由于我们走的顺时针路线(跟大多数旅行团反着来),一路都比较通畅,没有遇到大家说的堵车,下午1点就到达哈希勒根达板最高处了。
一出独山子,我们就向着笔直大道尽头(貌似尽头,其实不是)的雪山前行,然后就是淡绿的浅草草原大景了,依然大气壮阔。
一进入通车路段,大班长负责开车,我们就只管看风景了。遗憾弯多路窄,停车点不多,只有车上观赏了。行进途中,视野有限,也不好拍图片,错过了不少风景。
一路行来,景象总在不断变化,一会儿绿草原,一会儿秃山石,悬崖沟壑,灰黑石山,松散土沙坡,还有窄沟小溪流、小瀑布……而且,几乎所有景致都不是单一呈现的,总是错杂融合,或一半戈壁一半草原。
天气还算不错,但变化快,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又乌云铺天,不过也能时不时看见那些象征性的雪山顶(雪太少)……
我们一路停车次数不多,好像就三四次,尤其在“守护天山路”碑那里,每车只准停5分钟,拍个标志碑都没拍好就催着我们走了。
一路能看到拍到的文字标识也少之又少,除了“守护天山路”标志碑,只看到了老虎口,天瀑,以及那个最高的雪山顶哈希勒根达板。走完独库公路,我几乎都是懵的,完全不知经过了些什么地方。
我们在哈希勒根达板停得最久,因为这里是大景点,也很空旷,是独库公路的最高点(4300米),有雪山,终年化不完,也可能是你在新疆离雪景最近的地方。
这里气温真的很低,大家都穿得厚,唯有我不信邪,没有把羽绒小袄拿出来,只披了一条披肩就下车了,结果冷得瑟瑟发抖,只马马虎虎拍几张图片了事。
其实这里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除了山上有大面积薄雪,还有一个我路过时就拍到的碧蓝小湖,虽然站在山顶看很小,也不蓝,但天气好的话,就是雪山中的最美点缀了。山顶还有一个“独库之巅”框架门标志,正反面都正对着雪山,拍照打卡很有必要,表示自己真的征服过“独库公路”。看其他山,居然是绿色草原之景,附近还有大群大群的山羊在这么高寒的地方活动呢,确实让人称奇。
更奇的是天气变化,我们才呆了不多一会儿,天空就铺满了乌云(说灰色雾气好像更恰当),而且瞬间飞起了硬硬的雪颗粒,虽然稀稀拉拉,我却分明感觉到了,冷得立马逃回了车里。
离开哈希勒根达板,很快我们进入了新疆的草原森林之景中,路边有肥美的碧草野花,远处便是北疆最具特色草原云杉了,我们忍不住停车路边,休息打卡,比起独库公路景致,貌似这边风景更好!
走完独库公路(北段,后来去了中段),我不得不承认,的确如网友所说,独库公路以险峻壮美和景观多样性著称,沿途有雪山、峡谷、草原、湖泊、森林等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一日观四季,十里不同天”!
不过总的说来,我对独库公路寄予厚望,与我的预期还是有点差距,有落差感。
一是路窄、弯多、坡多加限速,停车点少,很多景都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看得不是很过瘾,也没拍出多少震撼效果的图片。
二是景色绝美说不上,草原不及川西,险峻不及北川、茂县甚至平武,雪太少湖太小,小山溪也只是象征性的水流。
三是坐在车上,完全感觉不到路险、山险了,视觉景观层面讲,不及伊昭公路。
不过,这条穿越天山的地理走廊,大大缩短了南北疆的距离,修建历程彪炳史册,是一条承载“英雄精神”的天路。
资料称,独库公路的修建历时十年(1964年——1974年),由数万名官兵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开凿而成,因雪崩、泥石流塌方等灾害,有168名解放军战士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2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感念!
总之,走独库公路,要放平心态,多欣赏它的独特之处,你用审美的眼光去看,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景,时时刻刻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热爱!
另外,注意开放时间,每年仅开放“4—5个月”(6月—10月)。而且,7座以下轿车方可通行。
没拍到公路背景
网络截图补充,致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