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旅在湘超宣传中,用“十三低保战长沙,永州是告花子”的玩笑话博取流量,看似抓住了“流量密码”,实则是对永州文化的粗暴亵渎、对几百万永州民众情感的公然伤害,更是公共传播领域伦理底线的失守。这种以贬损地域形象为代价的“博眼球”操作,不仅消解了湖南文旅应有的文化担当,更让永州这座千年古城蒙尘,必须被坚决抵制、严厉批评,更该被彻底澄清——永州从来不是什么“告花子”,它是一本承载着万年文明、写满文化瑰宝的厚重典籍,等待世人静心翻阅。
将“告花子”的标签贴在永州身上,是对历史的无知,更是对文化符号的致命误用。但凡对永州历史有半点了解,便不会说出如此荒谬的言论。作为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永州是湖湘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脉,从不是所谓“贫瘠之地”,而是一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文化重镇。翻开永州这本“书”的第一页,是农耕文明的璀璨开篇——这里的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2万年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将世界农业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华夏早期农耕文明的火种,滋养了一代代先民;翻到文化篇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下《永州八记》,将西山、钴鉧潭、小石潭的山水之美与人生哲思融为一体,让“永州”二字随着笔墨流传千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至今仍有无数文人墨客循着文字足迹,探访这片土地的诗意;
再看精神信仰的章节,宁远九嶷山舜帝陵寝静静矗立,作为中华民族始祖舜帝的归葬之地,这里承载着“孝感动天”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传承道德文化的精神圣地;而书中最独特的一页,当属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这种仅在永州江永一带流传、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记录着古代女性的生活智慧与情感世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财富,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永州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这些跨越万年的文明印记、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共同构筑起永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岂是一个充满贬义的“告花子”标签能随意定义的?湖南文旅作为地方文化传播的官方代表,本应是永州文化的“推销员”,却为了短期流量,刻意选用贬损性表述,既是对永州千年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永州民众文化情感的漠视。当一场本该展现湖南地域魅力的宣传,沦为用低俗玩笑消费城市形象的“闹剧”,伤害的不仅是永州人的心,更是湖南文旅辛苦建立的公信力。
更令人痛心的是,面对这一明显带有侮辱性的标签,部分永州本地人竟表现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有人在社交平台主动玩梗,将“告花子”当作“接地气”的代名词;有人面对外界误解时,不仅不主动澄清家乡的文化底蕴,反而随声附和,生怕“跟不上流量潮流”。外地人不了解永州的历史文化,随口说出不当言论,或许还能以“认知局限”为由稍加体谅;但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州人,本应是家乡文化最坚定的守护者、最热情的传播者,却对贬低家乡的标签欣然接受、主动传播,这不仅是对家乡文化的背叛,更是自身文化自信缺失的直接体现。这种态度,只会让外界对永州的误解越积越深,让祖辈用千年时光沉淀的文化荣光蒙上灰尘,让“永州”这本厚重的“书”被束之高阁,实在令人既痛心又气愤。
更何况,永州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双重富集的“宝藏之地”,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惊喜。除了前文提及的文化遗址,永州的山水间还藏着无数美景: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飞瀑流泉,是天然的“氧吧”;江永勾蓝瑶寨,青石板路蜿蜒,吊脚楼依山而建,保留着最完整的瑶族民俗文化,每逢节日,瑶胞们身着盛装跳长鼓舞、唱瑶歌,展现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祁阳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密布,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在此刻石,被誉为“摩崖三绝”,是书法爱好者的朝圣地。近年来,永州更依托自身的文化与生态优势,发展文旅产业,让“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的品牌逐渐打响,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这样一座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生态温度的城市,怎么可能与“告花子”扯上关系?
文化宣传的本质,是传递地域的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而非用低俗玩笑、贬损标签消费城市形象。湖南文旅此次的操作,看似获得了短期流量,实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它破坏了永州的地域形象,伤害了民众情感,更背离了文旅宣传“讲好地方故事”的核心使命。
作为官方宣传主体,湖南文旅应当正视自身错误,摒弃“流量至上”的低俗思维,以尊重为前提、以真诚为底色,重新梳理永州的文化脉络,将玉蟾岩的稻作文明、柳宗元的文学印记、舜帝陵的道德传承、女书的独特价值一一呈现,让更多人读懂永州这本“书”的厚重;而每一个永州人,更应拾起文化自信,主动走进家乡的历史,了解玉蟾岩的故事、读懂《永州八记》的深意、传承女书的智慧,当有人误解永州时,敢于站出来澄清;当家乡文化需要传播时,愿意主动发声,让“永州人”的身份与“文化守护者”的责任紧密相连。
永州从不是“告花子”,它是一本写满万年文明、承载湖湘文脉的千年厚“书”。这本“书”里,有农耕文明的起源,有文人墨客的情怀,有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有永州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该让流量狂欢掩盖它的光芒,更不该让错误标签扭曲它的模样。唯有以尊重之心读懂它、以自信之情传播它,才能让永州的文化魅力真正绽放,让“永州”二字,以文明之名被铭记,以文化之光照亮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