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诸城市皇华镇尚庄社区桥上村与日照市五莲县交界处,巍然矗立着鲁东南第一高山——马耳山。这座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的雄伟山脉,因双峰并列形似马耳而得名,不仅以壮丽风光闻名,更见证了一段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史诗。

1945年5月,日军集结诸城、莒县、日照、泊里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四路向滨北诸城、莒县、日照、胶县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妄图摧毁五莲山区抗日根据地。这场被称为"铁壁合围"的军事行动,是日军对诸城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最大规模扫荡。

日军的铁蹄所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马耳山脚下的后长城岭村遭受灭顶之灾,160户群众的粮食衣物被洗劫一空,82头牲畜全部被抢;松柏林村500多间房屋在烈焰中化为灰烬;朱家老庄的山沟里,18名手无寸铁的避难群众惨遭杀害。这些暴行,至今读来仍令人痛心疾首。
然而,英勇的马耳山军民从未屈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地群众提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坚壁清野,疏散老弱,挖掘地洞,建造地下室,甚至在村里村外垒石伪装成假人岗哨迷惑敌人。战斗打响后,北路敌军刚进入根据地就踏响了娄古庄、小庄等地的地雷,被炸得人仰马翻。朱家老庄、大珠子等村的民兵毫不畏惧,连续4次进行阻击,毙敌6人,为群众安全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民兵队长王义龙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在西麓被包围的20余名朱家老庄民兵,在弹药耗尽后,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形,用滚石击退敌人进攻。于家沟村于方俊、于方清等五兄弟更是赤手空拳,合力扼死一名抢掠的日军。
5月23日,战局进入最危急时刻。日伪军凭借兵力火力优势,将滨北地委、专署机关及千余名群众围困在马耳山上。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党政军领导冷静分析形势,借助马耳山陡险地势,采取转山头战术与敌人周旋。党组织号召军民团结一致,同生死共患难。战斗中,军民珍惜每一颗子弹,专打敌人要害,弹药耗尽就用石头反击。25日中午,天气突变,风雨大作,日伪军暂时撤退,被围军民抓住战机,沿东麓成功突围。与此同时,外线的滨海支队和滨海军区第十三团多次袭击日伪军巢穴,有力牵制敌军兵力。26日,日伪军"合击"扑空后分路回巢,这场大规模扫荡被彻底粉碎。
今日的马耳山,硝烟散尽,祥和安宁。桥上村路旁的"马耳山抗日遗址"石碑于2020年树立,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村里持续开展抗战故事宣讲活动,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激发爱国热情,让后人深刻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皇华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快培育红色精品旅游项目,将马耳山抗日遗址、五里河战斗临时指挥所和江山烈士纪念碑串联成一条融自然风光与红色记忆的研学路线。
今天,
我们站在马耳山顶,
俯瞰这片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耳畔仿佛依然回响着英雄的呐喊。
让我们铭记历史,
警钟长鸣,
继承先烈遗志,
弘扬抗战精神!
这座用热血浇灌的高山,
每一块岩石都镌刻着不屈,
每一缕清风都传颂着忠魂。
先烈们的牺牲奉献,
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