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近几天,泰安淋淋漓漓的秋雨就没有真正停过,这也影响了登泰山的游客,人少了许多。上午10点多,雨基本停了,从红门游客中心向上,一路攀登,见盘道两侧的店铺很多都打烊了,开着的也没有几个游客光临。在一天门处,见到了几个下山的游客,披着雨衣,看来山上雨下的很紧。
过一天门,拾阶而上,来到“孔子登临处”石坊西侧的红门宫。红门宫分为西院和东院。进入西院内,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树叶混合的清新味儿,因游客不多,让它褪去了往日的热闹,多了一份难得的清静和仙气。
院内,正对大门的是一只大铜缸,名为吉祥缸,古称“门海”或“太平缸”,寓意"门前海水克火",是古代重要的储水防火物件,宫殿庭院中多有设置。没想到,现在的它成了祈福用具、讨彩头的吉祥物。
缸内摆放了6个圆盘,分别代表福禄寿喜财和平安。水中的圆盘中,有数个硬币,都是游客沉入的,看着很简单,其实,真要将硬币投进水中落在圆盘上,却不容易,得看运气。
沿北侧的石阶向上,是一间穿房,南门上有一篇额刻“坤元广毓”,两侧悬挂一幅楹联:庇佑众生大慈大圣,灵应九州至孝至仁。一看内容就知道,这是赞美泰山碧霞元君的慈爱和高尚的品质。
在北门内侧,挂着一个匾额,刻“合云亭”,石青地金字,雕九龙花边。系乾隆皇帝登岱御题,暗指渥沛甘霖,寓意吉祥,与风调雨顺有异曲同工之妙。《泰山道里记》曾记载:“西为合云亭,雍正三年知州吴曙建,有今上赐亭额。”,后逐渐颓圮,去年9月才正式复原亮相,不过,是采集乾隆书法字体重新凝聚而成。
穿过北门,就是红门宫的主院落,北侧主殿是圣母殿,供奉碧霞元君,老百姓都亲切地尊称她为“泰山老奶奶”,在民间是位慈祥又灵验的女神。殿前对联显示了这一点,“灵应不彰枢极运霄汉,慈辉普照陟降仰云亭”,横批“恩泽四海”。意即灵验运转云霄之间,光辉普照让人仰望,惠及四海百姓。这是一个非常之高的评价!
看着碧霞元君慈眉善目的雕像,很多游客在此静静地站一会儿,或者虔诚地拜一拜。一位老妇人站在殿前的台阶上,不知是否近景伤情,竟然嚎啕大哭,嘴里不停念叨着生活中的不顺,无法排解,祈求泰山老奶奶赐福,希望能够渡过难关,越来越好。让旁边的很多人动容。“北碧霞,南妈祖”,在老百姓心目中,她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都是老百姓愿意倾诉的女神。
大殿后面就是小泰山,也是真正的“小泰山”,不像其他一些地方都是自封的。因红门宫是泰山老奶奶的中庙,(上庙是山顶的碧霞祠,下庙是市里的灵应宫),很多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无法亲自爬到山顶,去碧霞祠给泰山老奶奶上香,就来到这儿祭祀,因在形态上很像泰山,久而久之,这儿就被称为“小泰山”,和到碧霞祠的效果一样。因此,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泰山老奶奶诞辰日,这儿人山人海,祈福的队伍一直排到环山路。
在其东北门外,是一个石坊,名为“红门宫坊”,横批:瞻岩初步,意即迈好步登山的第一步。两侧对联为: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实在太妙了,画面感和意境都堪称一绝,竟有释家的影子!你没看错,在早之前,这儿确实是寺庙,住的是和尚,后来,因生计难以维持,才改奉碧霞元君,成为道家活动场所。
而东院为弥勒院,主奉弥勒佛,殿前有副著名的对联,人们都耳熟能详:“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用一种极其形象的方式,讲透了国人理想中的两种最高境界:包容的胸怀和超脱的心态。其实,也是一种“认真生活,但不较真结果”的智慧,它告诉我们,对于成败、得失、恩怨,要有一份超然于外的豁达,不要钻牛角尖。
那么,为什么登泰山一定要去一次红门宫呢?因为“瞻岩初步”,告诉你,在此“驻足仰望,即将启程” ,“审慎而期待地开始第一步”登泰山之旅。门前的“第一山”碑刻、“孔子登临处”石坊、圣母殿、弥勒院等,让你知道,你即将攀登的是,释儒道共主的“天下第一名山”,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这趟旅程的韵味,就从红门宫开始。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