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
四川有四绝: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从山水到人间,万千气象汇聚于此,织就一片锦绣天府。
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这里古木参天、溪涧纵横,群峰环峙、状若城郭——这正是“西蜀第一山”青城山的独特气质。“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诗圣杜甫笔下的青城,幽深隽永,意境悠远。
不妨一同问道青城山,探寻这座幽甲天下的道源祖庭。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 图据川观新闻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处山区与平原交界处,距成都市区68公里。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以道教发祥地和天师道的祖山、祖庭闻名于世,拥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老君阁等著名道教宫观。
青城山最早名为“清城山”。《列子·周穆王篇》有载:“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也。”所谓“清城”,即神仙居住之境。天师洞现存《延庆观手诏碑》记载,公元724年,唐玄宗御敕诏书,命“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并亲手将三点水的“清”改为“青”。青城山因此而更名。

青城山天师洞旧影(资料图)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唯一宗教。青城山作为道教的祖山、祖庭,与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景福山并称五大仙山。山中宫观藏有大量古迹文物与近代名家手迹,堪称一座跨越千年的活态道教博物馆。这里亦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法自然”所蕴含的无穷智慧,始终指引着人们探寻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

建福宫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微信公众号
千百年来,青城山不仅吸引无数修道之人前来“问道”,也令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诗圣杜甫游历青城山后,自诩为“青城客”,尤其钟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意境。以“幽”字概括青城山之韵,杜甫堪称第一人。诗仙李白亦曾在此隐居数载,度过一段“巢居数年,不迹城市”的读书练剑生涯。
文同的《天师栗》、范成大的《最高峰望雪山》、陆游的《宿上清宫》、杨升庵的《天师洞》、李调元的《游青城山》……历代文人以诗笔描绘这座灵山,留下不朽篇章。

青城山上的集仙桥旧照(资料图)
“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这句话出自客居青城山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一生三上青城,居住长达十余年,作画上千幅、赋诗无数,还自刻“青城客”“上清寄居”两方图章,足见其与青城山的深厚情缘。1944年仲夏,客居上清宫三年的张大千准备下山。这三年间,他潜心创作,绘制了上千幅以青城山为题材的画作,最终完成了代表作《青城山十景图》。青城山十景——“朝阳洞”“上清宫”“青城第一峰”“迎仙桥”“高筒槽”“降魔石”“丈人峰”“大岩窝”“望坡岩”“观日亭”,至今仍是海内外游客慕名寻访的打卡胜地。

《青城山十景图》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微信公众号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新白娘子传奇》插曲的经典旋律,让今日的游人恍惚难辨,是身处山中,还是误入仙境。今年8月,经典影视形象“白素贞”的扮演者赵雅芝现身青城山,正式受聘为“青城山文旅推荐官”。这场文旅跨界联动,为这座“三遗之城”注入了全新的文化传播活力。

赵雅芝受聘“青城山文旅推荐官” 图据川观新闻
早在1993年,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功能结构示意图就已明确记录了当时的规划蓝图,见证了成都市对青城山保护与开发的远见卓识。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与自然瑰宝。

1990年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登仙山、享非遗、品美食——青城山,比你想象的更加精彩。前山可登山问道,沿途凉亭古桥、石刻古建静谧低调,道意盎然;后山宜寻幽览胜,栈道蜿蜒曲折,水秀、林幽、山雄,一路惊喜不绝,冬日还可提前邂逅雪景;外山则藏有一座佛心远播、香火鼎盛的古寺——普照寺(2012年7月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游山之余,还可体验青城非遗“茶染”,闻香品茗;夜晚品尝青城山“三绝”——道家乳酒、泡菜、白果炖鸡,再泡一池温泉,完美解锁神仙般的惬意生活。
天府新视界&四川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本期话题
你去过青城山吗?这里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赖芳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