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来,云淡风轻,池州市青阳县迎来最美旅游季,山水间尽显秀色与诗意。近年来,该县以环九华山区域为龙头、以大交通为纽带,着力构建县山联动、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让文旅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
作为“皖南交通主动脉”S219改造提升的先行工程,经过两年多建设,安徽建工路桥承建的青阳S219蛤蟆岭至青通河大堤段改建工程于9月实现全线通车,标志着“山水池州”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格局,让游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深度体验“灵秀青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快速建造,服务“一号工程”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根本、乡村振兴之基础。从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接线工程到池祁高速项目,从G318池州至殷汇改建到S358青阳至红石改建,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安徽建工路桥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打造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用“路桥速度”践行对社会庄严承诺,受到属地政府、业主单位和当地百姓的纷纷点赞。
宝镁年产30万吨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是安徽省与宝武集团布局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也是目前池州产业项目的“一号工程”。按照规划,青阳县聚焦镁基、铝基材料两大关键领域,培育形成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举全县之力落实要素保障、打通难点堵点。S219项目标尾路段紧邻宝镁厂区,2023年刚开工不久,业主单位根据宝镁项目年底“出镁”目标需保证材料运输便捷,要求项目尽快打通3公里路段并具备通车条件,导致实际工期压缩近60%,意味着“开工即抢工”。
为确保工程高效推进,项目团队充分挖掘潜力,最大程度克服交地慢、阴雨天气多等因素对进度的影响,科学配置劳务队伍和材料设备,实现交付即大干。通过领导班子每人包保1公里、每日问题清单督办等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5+2”“白+黑”分班作业机制,仅用不到60天时间完成标尾3公里路基施工任务,提前15天进入路面基层试验段摊铺,比业主既定目标提前1个月完成,总工期节约7个月,该项目团队获评池州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023年12月,宝镁轻合金项目镁生产线热负荷试车如期启动并成功“出镁”,靠近厂区的路段被命名为“青美路”,象征着宝镁在青阳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安徽建工路桥打造青阳交旅融合新动脉。
精益建造,管理赢得效益
“与之前参建的G318改建项目相比,青阳S219项目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多处跨越水田、鱼塘等软基地貌,还有一座上跨高速桥,工期要求比国道改建更紧,作为路桥人,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项目负责人金鑫说。
项目施工用土量大,如何高效解决土源供给难题,是项目策划时面临的一块“硬骨头”。面对严峻挑战,通过优化施工设计、全线挖填调配、固化剂技术运用等方式,减少整体缺方数量。结合临时用地政策,确定周边山岗地作为临时取土场,填补土方缺口,并采取指定取土场加引进周边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缺方问题。在运输过程中,严格管控运输车路线、环保洒水措施落实情况,实现科学取土、安全取土。
上跨G3京台高速桥是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全桥长227.5米,为变截面连续梁结构。自大桥首根桩基开钻以来,项目党支部根据党员所在岗位,建立以生产攻坚、技术攻关、创新创效为内容的责任区,积极应对车流量大、作业空间有限、安全风险高等挑战,严格管控桩基施工、挂篮行走、跨高速老桥拆除等关键工序。项目采用全封闭兜底防护措施,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桥梁线形精度,选择夜间恒温时段开展浇筑,搭配自动化喷淋系统对混凝土养护,确保安全优质高效施工。经过昼夜奋战,加快工序转换,大桥右幅于2024年12月26日合龙,今年3月31日主桥实现全幅合龙。
安徽建工路桥打造青阳交旅融合新动脉。
匠心建造,锻炼“路桥品质”
近年来,安徽建工路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四精”管理体系优势,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举措,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持续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切实把每条道路都建设成安全耐久、经济绿色的幸福之路。
在另一处控制性工程跨七星河大桥,进场踏勘时发现85%桩基为斜岩桩。面对下部结构复杂、环保要求高等挑战,项目统筹资源开展劳动竞赛,党员突击队带领技术员钻研方案,采取填石纠偏工艺,仅用40天完成原计划2个月的桩基施工任务,成孔合格率一次成优,最大限度节约工期并保证安全,为主体施工扫清了技术障碍。项目先后获得省级“AAA级环保施工示范工地”和池州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
作为承担宝镁项目材料运输的交通工程,S219项目对路基的建设刚度和沉降控制有着严格要求,这是保障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当地水系发达,地质多为软基,地基处理工作量和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根据软土深度差异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对2米深的浅层直接换填,增强承载力;对更深层软土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法,实现分散荷载并扩大承载范围。碎石垫层提供了良好排水通道,有效防止积水问题,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因为是先行标段,建设者注重经验总结,引导青年职工研究“四新”技术并在项目推广,采用BIM技术指导下部结构到桥面系施工,在滑坡模型、高强度管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完成合理化建议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省级工法1项。
安徽建工路桥打造青阳交旅融合新动脉。
青春建造,敢于担当作为
安徽建工路桥在工程建设中与属地政府密切沟通,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常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项目自开工以来,结合青年职工占比高的实际情况,锚定“青心聚力”品牌创建思路,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不仅有力保障了重难点工程的突破与整体施工推进,更锻造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队伍,用实干实绩诠释了“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的青春担当。项目党支部以“青春联建”为纽带,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参与共青团池州市委开展的“奔池青年在一线”青春建功主题活动,积极围绕主责主业,深化党建共建赋能,实现“组织链”与“工作链”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项目团队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留守儿童、爱心助考等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当地村委会开展道路修缮等工作,让“路桥青年”闪亮名片深深扎根属地,凝聚青春合力绘就企地和谐的动人画卷。项目先后获得池州市“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年突击队”等荣誉,1人获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2人获池州市金牌职工称号,2次获安徽建工集团“青年文明号”称号,实现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道路通,则百业兴。作为青阳县工业与文旅双轮驱动的重要交通配套支撑,S219改建工程的建成通车,串联起池黄高铁青阳站、九华山机场、G3京台高速等枢纽,有力完善了“外联内畅”的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对游客而言,新通道的启用使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实现从“想游”到“畅游”的转变,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安徽建工路桥将坚持“投资+施工”双轮驱动,在池州交通建设领域深耕发力,高标准、高效率推动G236平天湖隧道及接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为“一池山水、千载诗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好惠及民生福祉。(赵晨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