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思午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月满黄金周,爱在南海游”,超200场文旅体活动正在佛山南海陆续亮相。
毫无疑问,节假日文旅消费是观察城市人文经济实践的一扇窗口。
在许多人眼中,一座城市有文化底蕴,有文创产品,有旅游消费,就是人文经济发展得好。
如果单纯按这样的标准,南海并不是践行人文经济学最突出的城市。
其实,文旅消费仅仅是人文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什么是人文经济,学术界尚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公众中正在形成一种共识——人文经济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更加注重精神动力的提升以及精神需求的满足,蕴含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从这一点出发,南海在一众人文经济代表城市中的地位,值得重新审视。
南海在一众人文经济代表城市中的地位,值得重新审视。图为2024年国庆假期首日,西樵山下举办烟花汇演。李均良 摄
一
南海是大湾区城市中,率先立起“人文经济”大旗的市辖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也是人文经济应有之义。
有研究者认为,当前的政策导向中,投资正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这是人文经济在更高决策层面认可的体现。
从改革开放初期敲锣打鼓贺富,到《人民日报》头版社论《像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像南海县这样坚定前行》,到21世纪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体系,再到新时代以来一路迈向现代化,南海始终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2024年以来,南海区聚力探索发展人文经济,以人文经济重塑发展逻辑、激活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生态,牵引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彰显出南海当下先行探索的时代意义。立足“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底蕴,南海正在努力打造中国人文经济县域标杆。
南海始终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图为南海千灯湖。廖明璨 摄
二
南海用行动解析了人文经济发展的五组关系,回答了人文经济学的五个问题。
第一组关系,是人与物,它回答了“为什么城市要选择人文经济这条道路”。
发展人文经济,是一场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深刻变革,有着逻辑必然——这是需求侧消费升级与价值追求的转变,是供给侧产业升级与价值创造的核心,是人文赋能产业提升附加值的体现,是城市从功能城市到人文城市的更新,是提升社会内驱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第二组关系,是快与慢,它回答了“人文经济中谁更优先”。
快与慢是战略思维的哲学命题,也是策略实施方面的时序安排。人文经济的南海实践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旅融合的速攻战,打造流量与品牌声量的“引爆点”。二是与人相关的攻坚战,锻造经济韧性与品牌深度的“加速器”。三是全面发展的持久战,奠定文明与品牌高度的“压舱石”。归根结缔,是南海认清楚了见效最快和长远发展的经济选择与品牌塑造的关系。
第三组关系,是实与虚,它回答了“实体城市与精神生活怎样融合”。
实与虚是形态构建和交融问题。实体经济是“实”的,创造有形价值和物质财富;而精神文化生产(艺术、设计、娱乐、哲学等)是“虚”的,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南海的实践告诉我们,它们不是上下级,而是相互赋能的“循环共生体”。而在城市规划建设层面,城市建设的重心,应从塑造“实”的物理空间,转向培育“虚”的生活场域。城市建设者,不仅是工程师,更是“感受设计师”和“场景营造师”。
第四组关系,是聚与散,它回答了“人文经济如何城乡协调”。
南海的城乡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聚”与“散”动态平衡格局,即在城市强化人文经济集聚效应,在乡村尊重并优化分散化特色发展,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尝试将二者有机融合。南海追求的是一种既有高度效率又有丰富多样性、既有现代城市活力又有深厚乡村底蕴的城乡共生共荣新形态。它为我们思考中国的城乡关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南海样本”。
第五组关系,是内与外,它回答了“改革与开放的人文经济注解是什么”。
“内与外”,是“改革”与“开放”在微观层面的一个缩影。要解决如何通过内部改革激发活力,又如何通过外部整合扩大优势,探索寻找发展路径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这不仅是广东南海,更是所有谋求“超车前进”的地区必须精心设计和平衡的战略核心。
快与慢,回答了“人文经济中谁更优先”。图为2025年叠滘龙船漂移赛。廖明璨 摄
三
从上述五组关系出发,南海人文经济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桂城,“润城、强产、惠民、善治”四维赋能,夯实千亿镇街的人文底色。
九江,打造龙舟经济生态圈,让龙舟经济从“赛事消费”变“全域产业”。
西樵,“五脉串联”打造文化超级IP,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文经济先行镇。
丹灶,“四脉一核”引领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用人文优势重塑区域角色。
狮山,“一主四副”演艺格局激活佛北城芯,展现制造业大镇的文体旅演突围。
大沥,“设计研发+智造生产+文化体验+消费场景”全链条,为佛山中央时尚区定调。
里水,“一山一岛两河三湾四片区”骨架拉开,成为黄金水岸的人文经济试验场。
再放眼全国,杭州数字文旅融合创新,能为西樵山文化IP数字化运营提供借鉴;苏州古镇活化与产业升级,给南海“墟游记”打样;长沙网红经济引导城市流量,使灯湖中轴时尚区年轻化营销策略有迹可循;南京文博资源产业化,让南海文创品牌开发路径有更多参考。
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或许将为我们带来更多人文经济南海注解的惊喜。
人文经济,是南海的选择。
南海行动,是人文经济的新解。
相关阅读:
人与物:为什么要发展人文经济?|人文经济南海画像①
【作者】 段思午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