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悠远,穿越千年时光;文博溢彩,续写丝路华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以来,这场以文明为媒、以友谊为桥的盛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引领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盛会。
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即将启幕,今日起,酒泉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精彩文博 丝路回响”系列述评,带您重温历届文博会的精彩瞬间,展现文明互鉴中的甘肃担当,聆听古今交响的丝路回响。
九载光阴流转,成功举办七届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熔铸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承载着千年丝路的辉煌历史,更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让丝路文明再创辉煌、世界文化百花竞放,把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和睦交往、和谐发展的美好梦想变为现实。
2016年9月20日,三危山下驼铃悠扬,鸣沙山畔万宾云集。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发来贺信,对文博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正式启幕。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应邀出席,66个外国机构、434位国外宾客参加论坛、文化年展和文艺演出,国内1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23个代表团共17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一致讨论通过了《敦煌宣言》,这不仅是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标志性成果,更是一把开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纪元的钥匙。
作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永久会址,近年来,敦煌市的发展始终与敦煌文博会同频共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博效应的浸润下焕发新生。《丝路花雨》重启巡演、万人星空演唱会等现象级活动的举办,持续印证着“人类敦煌、心向往之”的永恒魅力。通过打造“文化+会展+旅游”模式,敦煌夜市中亚风情街、党河风情线等地标崛起,“敦煌净界”新标识落成,推动敦煌从单一观光游向复合产业生态转型。城市治理日益精细温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今年,敦煌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是这座古城焕发新生的最佳注脚。
回望首届文博会激荡的文明交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古城的复兴、一个区域的开放,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丝路故地的生动实践与深刻启迪。驼铃声穿越千年风沙从未停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互鉴亦当如敦煌文化般超越隔阂、无远弗届。敦煌以其跨越时空的包容智慧昭示我们,唯有打破壁垒、拥抱多元,在互学互鉴中共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才能为纷扰的世界注入清泉,为人类共同的未来开辟通途。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参加敦煌文博会的各国嘉宾在坚持文化多样平等包容、保护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产业合作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为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敦煌文博会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后回望,首届敦煌文博会的价值远超一场盛会本身。对国家而言,首届敦煌文博会谱写了新时代中外友好交流的美好篇章,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合作规划了方向路径,“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为各国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人文基础;对甘肃而言,首届敦煌文博会不仅搭建了甘肃与世界文化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也完善了与各国开展文化合作的新机制,更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文明互鉴、合作发展、民心相通、建立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甘肃力量;对酒泉而言,首届敦煌文博会使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发展的成果在广阔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得到充分展示,更坚定了酒泉市上下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合作发展的自信,并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文化引擎;对敦煌而言,首届文博会给这里带来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力、美誉度、信息流,为敦煌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成为贯通古今对话的“活态样本”。
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即将启幕,敦煌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敦煌文博会,这盏点亮丝路古道的文明之灯,正以其愈发璀璨的光芒映照着人类追求理解、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梦想,也昭示着一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新时代,正由愿景化为可期的现实。
来源:云上酒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