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入境旅游第一大国。2024年,入境游客超1亿人次,国际游客产生的收入约710亿欧元,比2023年增长12%。法国入境旅游业的成绩,固然与奥运会举办有关,与其优美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遗迹有关。除此之外,法国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置国家旅游局、建立地方旅游办公室、开发遗产酒店、发放旅游券等等。有些措施,对我们发展入境旅游,也许有所启发。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摄影:中国网郑亮)
设置国家旅游局,专事法国旅游形象海外推广。做好旅游形象推广工作,一是需要专业的人员,二是需要充足的经费。从法国国家旅游局现任领导团队的知识结构、行业组成等可以看出,其领导团队由旅游、航空、餐饮等行业代表组成董事会,有利于提升旅游推广工作的专业性和代表性。在经费方面,法国国家旅游局的经费来源包括:中央政府拨付的旅游推广经费,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委托其在国内外开展旅游推广活动支付的费用,地方旅游局、公共机构作为会员缴纳的会费,旅游企业的服务费,社会捐赠与赞助。
设置地方旅游办公室,开展地方旅游形象推广、信息咨询工作。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专业的旅游机构开展推广工作。法国授权市镇议会,如认为有必要,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旅游办公室,负责市镇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如有必要,市镇旅游办公室可以与省、大区旅游委员会协同开展市镇旅游推广,并就集体旅游设施的开发提供咨询意见。
命名旅游市镇与旅游度假地,并在形象推广、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资源、发展潜力不同的地方,国家对其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是法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有效做法。对旅游资源富集并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市镇,赋予“旅游市镇”的称号,有效期为五年,旨在确认地方在旅游接待和政策执行中的积极作用。如旅游市镇能够实施积极的旅游接待、信息与推广政策,保障多季节性游客流动,并能有效展示自然、文化及遗产资源,还可进一步申请“旅游度假地”的称号。对于旅游市镇、旅游度假地,法国还通过旅游推广、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项目为其继续发展提供支持,包括改善其接待条件、提升居住环境、保护遗产与景观、促进文化与体育活动等。
发放旅游券,支持低收入群体及其家庭也能享受度假、休闲。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及其家庭成员能够参与旅游、度假、休闲活动,法国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旅游券。拟获得旅游券的主体应当向其所在单位提交其上年度收入证明。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如果其有需要养育的子女,以及其本人属于残障人士等,还可以获得更多旅游券。为推进旅游券计划,支持更多法国劳动者安心享受旅游、度假,引导更多用人单位支持员工度假,激励更多旅游供应商参与其中,法国设立了全国旅游券管理署,从事旅游券的开发、推广与兑付,对符合国家社会旅游政策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工作。
运用税收减免与授予遗产酒店品牌等方式,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法国有很多历史建筑。如何利用历史建筑才能兼顾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的传承?法国《旅游法典》援引《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以税收减免及授予遗产酒店标签的方式,鼓励将历史建筑改造为旅游住宿设施,促进存量建筑的更新,同时延续当地的文化肌理。遗产酒店的标签,仅授予依托历史建筑改造的酒店,赋予此类住宿设施以特殊历史或美学价值的官方认证,以品牌化的方式提升遗产酒店的文化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引导、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
游客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游览。新华社/法新
法国发展入境旅游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组建海外旅游推广机构应根据专业能力来选拔任用,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于机构领导团队及工作人员的选拔及评价,应考虑其专业能力、实践经验、过往工作成效、行业的影响力及代表性等。在海外推广经费方面,除政府拨付的支持经费外,应当调动机构自身创收的积极性,要求该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为国内外旅游企业、地方政府的服务中赚取服务费用,作为海内外旅游形象推广经费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其服务能力和成效的检验。
开发利用遗产酒店,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历史建筑众多。限于资金有限、静态保护等原因,不少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坏、坍塌,也有的在花费巨资修缮、重建后被简单地封闭起来,游客难以进入参观、品味、感受延续至今的历史脉搏。在今日,“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之理念,已经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通过将历史建筑改造为遗产酒店的方式,是做到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兼顾的有效方式,是法国等国家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有效探索。未来,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经验,一是授予地方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政府,可以依法采取减免税收的方式,将更多老房子、老院子、老宅子、老街区利用起来。
修订相关法律,明确遗产酒店为专用标识。建立国家、省级遗产酒店认证体系,不符合规定条件、未进行申报、未纳入国家遗产酒店名册的住宿设施,或者不再符合遗产酒店标准而被取消遗产酒店称号的住宿设施,不得使用遗产酒店称号,不得借遗产酒店品牌进行推广、宣传。同时,明确遗产酒店、遗产民宿的文化展示要求和服务标准,强化其文化传播功能。三是,注重文化活态传承,将地方特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住宿体验,实现以用促保。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天星 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