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广州珠江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广州市港务局宣布珠江游旅客接待量2024年突破427万人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并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中排名全球第一,首次超越纽约,登顶全球榜首。
2023年珠江游旅客接待量已达414万人次,首次跃居全国第一。目前,珠江游船舶运力规模达39艘10690客位,位居全国第二;其中纯电动船运力规模10艘2987客位,排名全国第一,彰显了广州在纯电动游船领域的领先地位。
五维布局:创新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珠江游在表达广州、展示广州、宣传广州的独特优势,广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从“船上、水上、岸上、楼上、天上”五个维度全面推进,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市港务局牵头编制的《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已于2025年3月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印发实施。该方案提出了29项工作任务和96个具体项目,从五个维度全面推进珠江游高质量发展。
在立法保障方面,广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立法思路,突破传统立法模式,市港务局和市司法局通过调阅分析上千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据,研究多份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先后召开15次会议专题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研究吸收有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公众近百条意见后,修订发布了《广州市珠江游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新办法从原来重视行业监督和管理,转变为服务城市、塑造品牌和保障工作方案各项目全面落地。
创新亮点:全国首个涵盖“低空经济”的水上管理立法
此次立法最大亮点是全国首个把“低空经济”写进水上管理立法,首次把“船上、水上、岸上、楼上、天上”五维场景写进政府规章。
船上维度,引导珠江游经营者创新经营模式,优化船舶服务,大力发展特色主题游船。明确支持新能源船舶投入运营,鼓励探索自动驾驶船舶在珠江游的具体应用场景。
水上维度,积极推动航线向外延伸,开发后航道、环海珠岛及珠江口海岛等新航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与北江、西江、东江等流域城市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航线。
岸上维度,要求科学规划珠江游码头布局,推进码头升级改造与旅游设施建设。支持珠江游经营者有效串联沿岸自然与人文景观、商业娱乐及休闲资源,构建集水上观光与岸上消费于一体的空间格局。
楼上维度,提出将两岸城市夜景纳入珠江游统一管理体系,实现水岸视觉协同。广州将协调督导沿岸楼宇、桥梁、码头、堤岸等配套建设景观照明设施,强化灯光主题设计,运用现代光影艺术增强建筑灯光与景观互动。
天上维度,提出积极探索珠江游低空应用场景,加强无人机表演、低空飞行体验等低空旅游项目开发。根据实际场景需求,统筹推进两岸飞行器起降平台等低空地面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赋能:深度融合讲好广州故事
在提升船岸互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广州市把“珠江游高质量发展”作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围绕品质升级、资源整合、消费场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结合旅游资源普查和文物普查工作,市文广旅局完成了珠江沿岸各类文旅资源系统梳理,目前已查明珠江沿线共有108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了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8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0家特色博物馆。
全力推进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做强“江塔联游”这一核心产品。指导南海神庙、莲花山旅游区、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广州太古仓码头、沙面·西堤旅游区、水博苑等沿岸景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
编撰《珠江岸边》一书,向市民游客讲述珠江两岸历史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让名城广州的文化活力通过文字传递给更多人。此外,推出珠江游十大打卡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推荐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和故事。
以“一船舶一主题”“一码头一文化”“一航线一风景”为思路,推进珠江游精品航线建设。结合十五运会主题,在荔湾白鹅潭艺术中心码头江畔,打造了全省首个水上大型“安安”“可可”熊猫气模;推出国内首部水上粤剧表演《船说珠江》;打造广式“水上茶居”和“粤博文化”主题游船。
具体进展:多项举措推动珠江游升级
本次新闻发布会还透露了多项具体工作进展:
全运会主题盛宴:市港务局将以服务全运为主要目标,推出全运会主题游船和专属航线,制造强烈的水上全运宣传效应。计划于11月1日至30日举办国际都市游船嘉年华活动,包括游船巡游、开闭幕联动日、关键赛事日、大湾区特色游船联动等一系列活动。在10月20日至12月20日两个月内推出全运优惠活动,对参加全运会和残运会的运动员、领队、教练、裁判、技术官员以及赛事记者等提供免费的珠江游游览服务,我们还将推出全运会“票根经济”,让优惠活动惠及广大市民。
两岸景观全面提升:正在推进广州塔码头、财富码头、会展中心码头等一大批码头建设或功能升级至2000总吨游船泊位。同时推进珠江两岸立体绿化和四季花景建设,打造滨江慢行系统。珠江两岸灯光品质提升项目将在全运会开幕之前全部完成,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与系统联调的关键阶段。
新能源新技术赋能:加快游船纯电动化进程,力争3年内实现珠江夜游船舶100%纯电动化。目前正投资4亿元新增10艘纯电动游船,预计2026年底纯电动船运力规模达到20艘约6000客位。拓展自动驾驶游船应用场景,争取年底前完成3艘无人驾驶纯电动船试点运营。同时以AR、VR、MR等数字技术赋能文旅,推出全国首个城市水上游船MR光影秀。
低空经济创新布局:推进琶洲港澳码头低空枢纽、太古仓码头、大沙头游船码头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预计3年内开通海心沙环线、阅江环线、花城广场线、新中轴线等低空观光航线,远期将实现东、西空中交通航线的贯通,拓展低空观光、商务出行、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水上文旅深度融合:谋划打造“印象珠江”水上大型情景剧演艺项目,从五个维度全域融合,综合打造带领游客走进广州人文时空的光影视听盛宴。近期将先以南方面粉厂区域为试验节点,打造集“光影灯光秀+沉浸式演艺+水岸互动”于一体的光影夜游演艺项目。
海事保障:全方位护航珠江游安全发展
广州海事局在推动珠江游船舶安全与绿色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立足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帮助珠江游企业从培训教育、应急演练、船员管理、设备检修、隐患排查等方面全面梳理完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立足强化船舶技术保障,推动38艘珠江游船舶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检验,进一步提升珠江游船舶技术水平。在“春运”“五一”“国庆”等重要时段和重大节假日前,开展珠江游船舶100%全覆盖检查,拒绝船舶带病航行。
立足关注船员身心健康,构建“健康筛查-智能监测-分级干预”标准化船员身心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船舶船员心理健康责任制。在全国首创旅游船船员职业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立足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协调开发“水文钟”实时水位监测小程序,为船舶安全过桥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统筹推动珠江游企业签订应急救援用船合作备忘录,实现应急救援力量的共享。
立足推广电池动力船舶,制定《广州海事局创建珠江游电池动力客船监管品牌工作方案》,通过24项具体措施,提升涉电池动力船舶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广州市珠江游管理办法》11月1日正式实施,广州珠江游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条见证千年商都变迁的“母亲河”,正通过法治力量焕发新活力,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布局和扎实的项目推进,继续为市民游客呈现魅力广州、科技广州、精彩广州的新体验,向世界展示广州城市形象的全新高度。
南方+记者 柳时强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