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黔东南州丹寨非遗小镇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系统呈现了2024年度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成果,并揭晓了“特别致敬非遗活动”“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和优秀案例。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凭借卓越的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成功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优秀案例,成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作为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承载着绵延千年的苗族文化基因,不仅是苗族建筑、服饰、银饰、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更是一座活态传承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在西江,吊脚楼、苗年、苗绣、银饰锻造技艺、苗族飞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代代相传,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深度融合。
近年来,雷山县将非遗展示、传承、体验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在西江、郎德、大塘等景区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各项民俗文化展演场景等。其中,倾力打造的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把“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进行生动实践,串联苗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的旅游路线,将“仰欧桑”深邃凝萃搬上舞台,既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非遗魅力,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更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生机。
“此次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优秀案例,既展现了雷山县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又彰显了雷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方面的工作取得的卓越成就。”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云表示,接下来,雷山县将继续深化“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推动苗族非遗与时代同行,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