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从遵义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以特色场景赋能旅游生态圈 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余庆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余庆县立足乌江资源禀赋与烟花特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余庆・飞龙湖”旅游生态圈,创新推出“烟花+”“贵州斗舞会”等特色文旅场景,推动旅游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今年以来,多项指标稳中有升,1—8月,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6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4.56%,文旅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锚定方向,筑牢旅游生态圈的“根基与框架”
余庆县始终坚持系统思维,从机制、规划、资源三方面发力,为旅游生态圈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政企协同,激活市场动能。构建“党政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工作机制,推动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县委、县政府统筹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引导专业团队负责景区运营、场景打造,鼓励本土商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参与业态培育,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游客受益”的良性循环。针对旅游生态圈的打造,建立“圈长统筹协调+部门联动服务+企业市场经营”的运营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圈内游玩业态升级、游客服务保障、消费水平提升等问题,确保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安心。
规划引领,明晰发展路径。紧扣“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目标,编制《余庆·飞龙湖旅游生态圈发展实施方案》,确立“一核(飞龙寨4A级景区)联动两带(乌江风景带、县城文旅带)、多节点(都市第三地、敖溪土司古镇、大乌江等3A级景区)支撑”的空间布局,重点培育红色研学、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等业态,让旅游发展与资源禀赋深度契合。
深挖资源,释放特色优势。深度挖掘乌江航运旅游、构皮滩水电站工业景观、“非遗”“积善文化”“龙文化”等资源价值,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同时立足烟花产业基础,推动“余庆花炮”从传统制造业向文旅体验延伸,为旅游生态圈注入独特竞争力。
聚焦核心,打造文旅场景的“亮点与IP”
余庆县坚持以特色场景为抓手,让“小众资源”变成“大众打卡点”,让“单一体验”升级为“多元消费链”。
“烟花+”融合创新,点燃旅游热度。打破传统烟花燃放模式,在旅游生态圈内创新推出“烟花+文化”“烟花+体育”“烟花+民宿”等融合业态,打造“周末到余庆放烟花”“焰舞飞龙湖”“浪漫余庆・四季烟花”等IP品牌。自2022年以来,已开展“烟花+”场景活动52场,带动重点景区游客量和综合收入实现有效增长,更推动烟花产业逆势发展,全县现有烟花爆竹企业31家,2024年实现产值6亿元,解决就业3000余人,实现“以旅促产、以产兴旅”的双向赋能。
“贵州斗舞会”破圈传播,激活文化活力。以街舞为载体,融入余庆高矮人舞、钱杆舞、花灯戏等非遗元素,采用“群众自主参赛+省内外代表队PK”双模式,用余庆剔骨鸭、余庆烟花等特色产品作为赛事奖励,让活动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截至目前,已开展比赛55场,现场观赛人数均达4000人以上,线上直播观看人数300万人以上,成功获评2024年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一等案例,成为余庆文化传播与游客引流的“黄金名片”。
业态联动升级,丰富消费场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将旅游生态圈内特色场景与景区、住宿、餐饮深度绑定。重点围绕余庆剔骨鸭、敖溪豆花等美食,打造“十全食美”餐饮品牌;同时在景区周边布局苦丁茶、泥牛黄等特产体验店,让游客看得见、带得走;住宿方面,去年以来累计新增旅游床位数1700张,成功引进2家高端民宿,创评省级示范民宿、银山级民宿各1家,住宿品质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圈内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2%、2.98%。
多元赋能,拓宽产业融合的“路径与空间”
余庆县推动“文旅+”向多领域延伸,让特色文旅场景成为连接农业、体育、文化的纽带,释放旅游生态圈内综合效益。
“场景+农业”,激活乡村价值。依托旅游生态圈内生态茶园、果园、稻田等农业资源,围绕“周末到余庆放烟花”“焰舞飞龙湖”等特色场景,联动推出“茶园研学”“稻田观光”“水果采摘”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体验特色场景的同时走进乡村、亲近自然。如在飞龙寨景区,将传统农耕文化与民宿体验结合,带动景区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旅游富民”。
“场景+体育”,放大赛事效应。连续举办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全国舞龙公开赛(余庆站)、龙溪坝坝篮球赛等赛事,将体育竞技与烟花观赏、贵州斗舞会体验等场景结合,形成“赛事引流、场景留客”的模式。今年还计划引入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体育旅游业态,吸引年轻客群。
“场景+非遗”,传承文化根脉。在“贵州斗舞会”“烟花+”等场景中融入非遗元素,开设钱杆舞、矮人舞、花灯戏体验课堂,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非遗魅力;推动泥牛黄、苦丁茶、烟花制作等非遗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为旅游消费增添新内容。
优化服务,守护游客出行的“安心与舒心”
余庆县始终把“游客满意”作为核心目标,从营销、服务、监管三方面提升生态圈内旅游品质。
精准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借助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红打卡”“直播推介”等方式,宣传“余庆烟花”“贵州斗舞会”等特色文旅IP;针对周边省市客源,推出“周末短途游”“非遗体验游”等精品线路,精准触达目标游客。
智慧升级,提升服务效率。搭建“积善之家·大美余庆”智慧平台,推进景区、酒店、民宿线上预订系统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余庆”;在飞龙寨、都市第三地等重点景区增设智能导览屏、自助服务终端,优化游客游览体验;今年已完成“贵州斗舞会”场地灯光、音响以及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场景观赏效果。
严格监管,保障旅游品质。出台《余庆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方案》,重点打击“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乱象;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担任文旅义务监督员,定期开展景区服务、食品安全检查,全力守护余庆旅游口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陈颖
三审 唐正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