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大巴山,如巨龙蜿蜒,横亘华夏腹地,独特的弧形身姿,勾勒自然画卷。它是 “天然褶皱博物馆”,地质构造独特,垂直气候奇妙。巴山大峡谷,如大巴山的“项链”,镶嵌在四川达州,神秘迷人。
九月中旬,阳光轻柔如金纱,记者怀着敬畏与好奇,深入巴山大峡谷秘境。一场与珍稀动植物的邂逅之旅,就此开启。娃娃鱼憨态、阳鱼灵动、猕猴跳跃、崖柏傲立、还魂草神奇、红豆杉挺拔……这些秘境生灵,如期赴约。
【植物篇】
“消失”的还魂草老当益壮
还魂草,是身怀绝技的“魔法师”。多年前就有传言称,还魂草濒临灭绝,四川已经没有了。在巴山大峡谷,记者不仅找到了还魂草,还发现它们活得好好的——虽然年纪大,跟娃娃鱼同时代,但老当益壮。
“还魂草”在巴山大峡谷成片生长。曾业 摄
巴山大峡谷海拔高差2000米,从452米到2464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峡谷深千米、长70多公里,峰峦如云,水秀如镜,洞幽似谜。寻找还魂草,需要借助当地人指引。“景区里就有,没那么费劲。”在景区工作人员引领下,记者走进了桃溪谷。
从大象洞乘坐摆渡车,行进7公里左右,便到了桃溪谷。从这里进入“两河口”,只需步行3分钟。在潮湿石缝里,记者找到了它。山谷草丛、垂直岩壁、路边石缝皆有,有的翠绿挺立,有的叶尖卷起、叶面微黄。用手触摸,叶片粘手,有草纸的质感。凑近一看,上面满是绒毛,叶面白边,细齿绵密,特别漂亮,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都能“出片”。
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还魂草”。曾业 摄
这种还魂草不同于西北地区的还魂草,“学名”叫江南卷柏,但两种还魂草都有共同的特征:遇干则卷,似沉睡待机;遇水则展,如获新生,抗旱能力强。它扎根悬崖峭壁,是恶劣环境生命王者。“它对土壤厚度几乎无要求,只要有水就能活。岩壁无泥,需把根扎深。” 景区工作人员说,巴山大峡谷水分充足,它们的叶片夏秋光滑,入冬后才会卷起来。
还魂草既是自然珍宝,也是中医良药。
一株“还魂草”的枯叶与绿叶并存。曾业 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召集草药医生交流偏方,统计中药材品种。”宣汉县土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国述回忆,发现当年使用中草药共计1384种,还魂草使用频率高。现代科学证实,还魂草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还魂草在巴山大峡谷大面积分布,桃溪谷勇者大环线沿途可见。”景区为防偷采,设保护区、专人巡逻,定期监测保护,为生命精灵筑守护墙。
特殊地理条件,造就生命摇篮,孕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400余种。红豆杉、水杉、银杏如星辰,还魂草似精灵,崖柏像卫士,演绎生命传奇。
植物界“大熊猫”爱攀岩
崖柏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级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它们只在海拔700米—2100米的悬崖峭壁或崖缝扎根,创造“石在树中 树在石中”的奇观。
无人机拍到的崖柏活体。曾业 摄
2024年6月,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联合西南大学调查队在重庆市城口县发现大规模野生崖柏集中分布区,初步估算现存野生崖柏5000株以上。
巴山大峡谷,从四川宣汉一直延伸到重庆城口,同样有类似的崖柏集中分布区。经四川省林业厅、成都理工大学专家多次考证,巴山大峡谷现存崖柏数量最多,截至2024年底,共有6000余株,相对集中连片分布的有三个群落。此外,万源八台山也有崖柏零星分布,数量约为200株。
在巴山大峡谷仙女岩的垂直岩壁上,通过达州市文旅中心工作人员曾祥指引,记者找到了崖柏。
远远望去,崖柏形态各异,似花菜嵌岩壁。无人机拍摄,能见到活体崖柏及其死体。
仙女岩上的崖柏死体。曾业 摄
“崖柏生长缓慢,遇极端干旱可能死亡,时间长了,会落叶脱皮,百年后水分蒸发、油脂浓缩,枝干会变黄、变褐。” 曾祥介绍,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崖柏死体出油,崖柏油有诸多神奇功效。可安神助眠、抗炎解毒、调理气血,甚至有驱虫抗菌、美容祛斑的功效。
崖柏命运波折,因第四纪冰川侵入几近灭绝,仅大巴山留存。近现代人为破坏使其濒危。1999 年专项调查发现残存不到 1 万株,生存环境恶劣。此后多山脉地区制定保护措施,推动种群恢复与生态保育。
仙女岩上的崖柏成片生长。曾业 摄
巴山大峡谷地处大巴山核心区,仙女岩、桃溪谷、罗盘顶、悬崖栈道周边均有分布。景区规划初设专属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联合科研机构人工繁育,成活率85%左右,人工繁育苗木逐步移植适宜区域,扩大分布范围。
【动物篇】
娃娃鱼能“预报”峡谷天气
巴山大峡谷景区,绿色宝藏之地,森林覆盖率96%,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古木参天,荆棘丛生,涵养丰富水源,养育大量珍稀野生动物。脊椎动物252种,珍稀野生动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23种。
藏在岩石下方的“娃娃鱼”。曾业 摄
娃娃鱼,中国大鲵,深居简出的“隐士”。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能在巴山大峡谷见到娃娃鱼,说明接下来天气晴朗,若见不到它,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极大。在巴山大峡谷清澈的溪水里,记者有幸见到了“峡谷天气预报员”。
在桃溪谷一处隐秘的岩石下,一条娃娃鱼躲在岸边,上方有山泉飞瀑,下方的水潭清澈见底。它蛰伏在溪水石隙中,身披黑褐色花纹的外衣,模样呆萌,与身下的鹅卵石浑然一体,若不是偶尔摆动身躯,记者可能会以为,那只是一块岩石。
穿着“隐身衣”的娃娃鱼。雷远东 摄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对栖息地环境和水质要求高。“桃溪谷地下暗河多,狭长幽深,水质清澈,生态极佳,适合娃娃鱼生存。”景区工作人员解释说,在这“褶皱王国”的隐秘世界里,娃娃鱼与山水相伴,习惯了“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生活场景,为峡谷增添了神秘和灵动色彩。
景区工作人员提醒,娃娃鱼隐匿山溪石隙,虽然外观呆萌,但生性凶猛,而且是肉食动物,牙齿尖密有攻击性,遇之应远观,不去打扰。
阳鱼是爱捉迷藏的“暗河精灵”
阳鱼,是从暗河里涌出的“精灵”。
在暗河与溪流交汇处,记者发现了成群的阳鱼,即便是逆流而上,它们的速度也快如闪电。阳鱼的“学名”叫裂腹鱼,也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习惯在光线较暗的水域活动,喜欢与游客玩“捉迷藏”。
两条阳鱼结伴而行。曾业 摄
阳鱼身姿矫健,体形流畅,如水中的银色箭矢。鳞片细腻,阳光映照下闪烁光泽,似身披水下华服。对生存环境挑剔,钟情水质清澈、生态优越的水域,巴山大峡谷溪流是其天堂。
“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阳鱼会从连通暗河的鱼泉洞钻出,但一般是夜晚出动。”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阳鱼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体现生物多样性。
“阳鱼肉质细嫩鲜美,我小时候吃过。但20多年前就不准捕捞了,违者每条罚款二万。” 村民王青学,几代人曾以打鱼为生,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后,他主动上岸谋生,开农家乐,找新赛道。生态好了,景区环境更美,游客增多,生意不愁。他很庆幸,也很幸福。
阳鱼靠近岩石啃食青苔。曾业 摄
除娃娃鱼、阳鱼,巴山大峡谷还有鸳鸯、红腹锦鸡、金雕等珍稀鸟类,猕猴、松鼠、刺猬、野兔等小动物,也不时与游客邂逅。
活跃在巴山大峡谷的猕猴。曾业 摄
巴山大峡谷,生命大乐园。这里藏着许多秘境生灵,如神秘的宝藏,它的神秘与美丽,等着人们去探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