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全女经济”逐渐兴起,全女登山团、全乐俱乐部,主打“她力量”,让集美(姐妹)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最近,有一个全女俱乐部举办户外活动,不小心发生卡式炉爆炸,有人头发被烧焦,有人手臂皮肤当场起泡脱落,最终 1 人二度烧伤、2 人被紧急送进 ICU。
事后,受伤者要求主办方承担责任,埋怨商家提供劣质卡式炉。
可谁也没有想到,使用经过被还原后,才发现谁也怨不得,她们凭借“神操作”,造出了一个威力强大的“定时炸弹”。
那么,现场情形究竟如何?那些喊着 “女性互助” 口号的组织者,出事之后又为何连夜踢群跑路?
9 月初的这天,17 名年龄相仿的女生背着露营装备来到近郊公园。溪水潺潺,阳光正好,大家很快搭起帐篷,拿出准备好的烧烤食材。按照流程,活动要先拍一组 “女性力量” 主题写真 —— 有人举着 “做自己,不止今天才闪耀” 的牌子,有人对着镜头比心微笑,气氛热烈又温馨。谁也没注意,摆在一旁的卡式炉支架根本没展开,炉子里还塞着一个备用气罐。
“点火!准备烤肉啦!” 随着一声欢呼,蓝色火苗窜了起来。就在大家围坐说笑,等着美食上桌的 3 分钟后,“嘭” 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和谐 —— 卡式炉突然爆炸,气浪夹杂着火焰瞬间吞没了周围的人。现场顿时尖叫声四起,有人头发冒着青烟,有人手臂上的皮肤已经红肿起泡,慌乱中大家只能用溪水紧急冲洗伤口,再七手八脚地把伤者往医院送。
医院诊断结果让所有人揪心:一名女生颜面颈和左手二度烧伤,创面面积达 3%,皮肤像被开水烫过一样红肿脱皮,稍一碰就痛得钻心;另外两名伤势更重的女生直接被送进了 ICU 抢救。
组织者自己也受了伤,却在送医途中就开始盘算着怎么 “甩锅”。
甩锅、踢群、拒担责
“肯定是卡式炉质量有问题!我们要找商家索赔!” 面对伤者家属的质问,“她野行” 组织者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了设备商。可当受伤女生们忍着剧痛要求主办方承担医疗费时,对方的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活动费退给你们就算仁至义尽了,是你们自己不会用炉子。” 组织者在群里轻描淡写地回复,对于 “为什么在禁明火公园搞烧烤”“为什么没买意外险” 这些关键问题却避而不答。更让人心寒的是,当伤者坚持要说法时,组织者直接把她们踢出了微信群,还拉黑了联系方式。
这边伤者在医院疼得夜不能寐,那边商家却拿出了铁证。通过现场残留的设备碎片,商家还原了爆炸全过程:卡式炉支架没撑开就直接上锅,相当于 “把燃气灶当电磁炉用”;更致命的是,备用气罐被留在炉内靠近火源加热,这完全是拿生命开玩笑!
“100% 人为操作违规,跟设备质量半毛钱关系没有。” 商家负责人怒怼,“我们愿意配合任何调查,但绝不背这个锅!”
网友翻出的细节更让人愤怒:这个 “她野行” 俱乐部压根没有正规经营资质,所谓的 “专业女领队” 连户外急救证都没有。活动收费不低,却连最基本的意外险都没给参与者买,说白了就是 “赚快钱” 的草台班子。有知情人爆料,俱乐部真正的盈利点是在活动中推销高价保养品,还怂恿大家发展下线,“全女露营不过是引流的幌子”。
全女活动为何频出乱象?
这场爆炸事故让人联想到不久前的 “全女登山队迷路事件”。
同样是打着 “女性互助” 旗号的户外组织,50 多个女生跟着领队爬山,结果走错路被困深山。多亏遇到三位露营者出手相助,分享食物水源还带路下山。可事后组织方居然在宣传里抹黑恩人是 “浑身酒气的猥琐男”,有队员想澄清反而被踢群,理由是 “女生何苦为难女生”。
在 “她的山” 登山事件里,问题更明显:领队不提前踩线,50 人团队只配 1 个领队,连头灯都没要求带,把休闲徒步走成了 “濒死体验”。事后复盘还在纠结 “性别叙事”,丝毫不提专业能力的欠缺。有队员吐槽:“收费比别家贵,安全保障却差远了,多花的钱全买了‘全女’这两个字的情怀税。”
现在,“她野行” 的伤者还在医院治疗,医药费成了难题;“她的山” 虽然暂停了活动,受伤的信任却很难修复。这些教训告诉我们:户外没有 “魔法结界”,安全不会因为 “全女” 就自动升级。与其迷信标签,不如学会对自己负责 —— 检查装备、买好保险、选对组织,别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一生难忘的噩梦。
由此可见,一些户外团队,看似打着全女称号,高喊女性力量,实则纯粹为了流量、利益,真出事估计跑得比谁都快。
希望女士们还是擦亮眼睛,别变成了人家待割的“韭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