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最大的收获,就是神交一些有趣的灵魂,或今或古。
这么多年,大武汉居然没有认真来过,于是我选择来旅居几日。
没想到一到武汉,就有意外收获。刚到的第一个晚上,就遇到几个有趣的灵魂。有幸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并肩而坐,共赏戏剧,漫谈哲学,探讨人生。几双非常青春的眼眸里闪烁着思辨的光芒,言辞间流淌着对生命深沉的叩问,令我由衷生出几分欣喜与爱重。
但同时却又隐隐泛起一丝对几个年轻人的心疼。敏锐的感知与深沉的思考,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赐予他们照见世间美好的明亮眼眸,却也难免让他们更深地触碰到生命底色的荒凉与疼痛。
但无论如何,旅途碰到有趣的灵魂,是一件幸事,感恩。
心情总会有起伏,今天起个大早,来到武汉,当然要去黄鹤楼。游过之后,心情却是失望。之前并不知道如今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古迹的保护与重建也很正常,关键是是否留住了那份历史的沉淀,保住了跨时代的文化韵味?这是关键。没想到,如今的黄鹤楼居然里边还有安了电梯,这样的保护与重建,非但没有丝毫对历史的敬畏,更显得有些滑稽。
一气之下,就仿着李白先生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也来了一首打油诗:
闻名去寻黄鹤楼
钢筋丛林匿其踪
千古天下第一厦
区区五层电梯楼
不过这份遗憾,很快被古德寺带来的惊喜冲淡了。
古德寺给我带来的意外惊喜太有趣了。知道是一间佛家寺庙。但外观上,却杂糅了哥特式的玫瑰窗、古希腊的回廊、伊斯兰的尖券,甚至还有南亚风格的佛塔。这哪里循规蹈矩的古刹?分明是一个建筑师的狂想曲!!!
古德寺圆通宝殿
古德寺观音殿I
I
在店内供奉着的,还是非常尊重传统的佛家神塑。
这种冲突带来的感觉太好了。 因为之前确实还探访过一些这种高度文化交融人文景观,比如山西太原小店区西柳林村,有一座红墙碧瓦都是中国传统元素装饰出来的基督教堂。

我就特别想知道,这样建筑的缔造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试图神交这些缔造者,他们一定不是平日想象中古板肃穆的古人,而必是一群“脑洞大开”的梦想实践家。在清末民初那个旧邦维新的变革时代,他们既深谙古法,又不被古法所囚,大胆尝试一切新的东西。他们的画稿或许曾引来惊疑的目光,他们的构想或许曾被斥为“不伦不类”。但他们以无比的定力与自信,将这种“不伦不类”锻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美”。他们的灵感,穿越了时空,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进行的一场盛大对话。在他们手中,石头、木材与琉璃不再是冰冷的建材,而是他们自由心性的延伸,是“一切庄严,皆为心造”的具象宣言。
那些最璀璨的文化奇迹,往往诞生于规矩与想象力的交锋地带,向“古德寺”们的缔造者们,致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